第05版:群言堂

两种较劲

游宇明

人活在世上,得有点骨气,与外界有悖于己的事情较较劲,有时也是骨气的表达。只是,不同的较劲方式带来的效果大不一样。

曾国藩当上礼部、兵部、工部副部长不久,就给新任清国老大咸丰帝写了一道《应诏陈言疏》,对当时的官场风气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京官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退缩者,同官互推,不肯任怨,动辄请旨,不肯担责任咎。琐屑者,锱铢必较,不顾大体,察及秋毫,不见舆薪。敷衍者,装头盖面,但计目前,剜肉补疮,不问明日。颟顸者,外面完全,中已溃烂,奏折粉饰,而语无归宿。”事情怎样解决呢?老曾建议皇帝举行“日讲”,也就是加强学习,同时改革官员选拔制度,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及时脱颖而出。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何况,咸丰帝这“新官”不但感受到了国人的巨大期待,还明显承受着外敌入侵的重重威胁,自然期待将这几把“火”烧猛点,最好烧得路人皆知,烧出一片朗朗乾坤,让自己有机会当当历史明星。他先把曾国藩大大表扬了一番,说其“剀切明辩,切中情事,深堪嘉纳”,然后又命令老曾详加解释。曾国藩领命之后,精心准备了一份讲稿,并且画了一张讲堂布局的图表。曾国藩从小读的是四书五经,没谁给老曾上过美术课,这张图自然画得很难看。

讲稿在九卿中传阅后,曾国藩遭到了猛烈的攻击。人家不问他的态度真不真诚,提出的对策有无道理,其时的政风该不该改变,而是讥笑其“画图太陋”。

朝中官员攻击曾国藩所画的图表只是个借口,他们真正在乎的是两件事:一是曾国藩在奏折中对京官、地方官进行了广泛批评,使他们明显感受到了“职场压力”;二是曾国藩这乡巴佬提拔得太快,“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这是个什么速度啊,这样的好事干嘛不落到我头上呢?但皇帝既然已经肯定曾国藩的奏折,向来见风使舵的京官们自然不敢在实质内容上说三道四,只好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找找岔子,让曾国藩体会一下遍地是敌的滋味。

曾国藩也曾感到深深的屈辱,然而,他没有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对这些人“精准打击”,更没有怂恿皇帝对其“定点清除”,而是将时间与精力放在干事上:在京,尽心王事,从来不敢懈怠;出而办团练,领湘军,做总督,办洋务,开新式军工厂,废寝忘食。他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出京以后,给他拆台的朝廷官员少了,更多的是为他说话的人,从满族王公到汉臣都有。

一个人想做点事,难免会遇到不理解甚至出手阻碍你的人。有的人沉不住气,总是急于与对手较劲,你说我不对,我就到处向别人显示自己比你高明,甚至向上级告状希望把你压下去。结果该做的事没做好,与周围人的关系越弄越僵。有的人也不是不在意别人的批评,但他们更愿意选择与事较劲,也就是将想做、该做的事做得漂漂亮亮。他们相信时间是最好的见证,历史是最牢固的丰碑。

与人较劲还是与事较劲,心情是不一样的。与人较劲,你脑子里随时都是不愉快的记忆,很难嗅到快乐的花香;与事较劲,你的眼睛只会盯着既定的目标,你会为每一个积极的变化而欣喜,为每一项意料之外的帮助而感动。心情变好了,做事就能集中精力,时间便不会虚耗。

这个世界终究是靠人做的事来成就的,真正的努力终将被看见。

2021-12-24 游宇明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86799.html 1 3 两种较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