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营造好环境 打造新高地

以“关键一招”激发澎湃动力

▢ 全媒体记者 傅柏琳 王婷

这是一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热土——

义乌,率先在全国打造无证明城市,营商环境评价获全省县市第一,每年吸引3万名以上大学生创业就业;20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和30项省级改革试点在义乌落地、推进……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吃改革饭”长大的义乌牢牢把握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机遇,认真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致力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高举改革旗帜

迸发发展新活力

今年3月,义乌铁路口岸顺利完成“中欧+海铁+海运”多式联运转口贸易首单业务,这标志着“义新欧”中欧班列国际中转海铁联运新通道正式开启,回程班列业务也从单一的进出口贸易模式向转口贸易模式转变。“先通过‘义新欧’回程班列到达义乌铁路口岸,再转至义乌保税物流中心换箱、转关,再采用海铁联运的方式发运至宁波舟山港,随后通过海运运至东南亚。比起以往从义乌通过公路运输到宁波,新路线可为企业节省约25%的运费。”面对首单业务涉及的39个集装箱,义乌铁路口岸相关负责人为企业算了一笔账。

2020年9月,义乌迈入“自贸试验区时代”,迎来新一轮改革开放潮流。一年多来,牢牢抓住建设机遇,叠加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政策红利,全市社会经济各领域长足发展,全面赋能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今年8月25日,市义派食品有限公司一批值6万余元的美国进口开心果与货值40余万元的市场采购出口货物集拼,经义乌海关检验检疫后登上了开往马来西亚的轮船。这一举动成就了义乌首单1039+6033集拼转口业务,实现了4种贸易模式的组合发展,新型贸易方式迅速在全国31个城市复制推广。今年,“市场采购”与跨境电商、美森快船、“义新欧”中欧班列等多种模式、业态互相叠加赋能,实现“市场采购”全渠道通关运输,有效破解国际海运市场缺舱、缺箱等问题。从建立市场采购联网信息平台实现市场采购出口“一件事”办理,再升级到“监管链——贸易链——价值链”全方位提升的2.0版本,义乌推动全贸易链主体数字化,以数据挖掘新模式开发赋能健康可持续贸易发展。

在充满激情的历史“交响曲”中,变革与创新,发展与进步,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旋律。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试验田”,义乌抓住改革的“牛鼻子”,先后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机构改革、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工作中,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创新自选动作、打造“义乌样本”。改革“硕果”的背后,正是义乌始终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决心和勇气,向改革开放要活力、要红利。

打造政务服务“义乌路径”

“费时费力”变“高效省力”

搭建政务服务平台,打造“一张网”;建设规范服务大厅,只进“一个门”;简化优化办事流程,最多“跑一次”……五年来,我市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便民利企服务质效不断增强。

走进市行政服务中心一楼办事大厅,直观感受就是窗口明显变少了,自助办理机变多了。五年来,行政服务中心变化明显:2016年办事大厅设有324个窗口,2019年减至72个,目前窗口为33个;办事楼层由三层缩减为一层,日均办事人流从改革前的9000人次下降到2000人次左右。

办事窗口减少了,审批速度却快了。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从行政服务中心“消失”的复印机。数据统计,2017年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交证明材料44.5万件。以往,每天仅办事大厅内复印的纸张要10000多张。2018年,义乌率先提出打造“无证明城市”,向各类证明“开刀”,开展减材料、减证明改革,倒逼政府部门减权、放权、治权,从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管理转变,积极推进权力规范化、资料数字化、窗口信息化、存档电子化。这一年,通过直接取消、个人承诺、部门核查和信息共享4种方式分批次全面取消证明材料270项,群众办事少跑腿110余万次,而复印机也因无材料复印而从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消失”。五年来,我市通过开展信息共享、信用承诺、部门核查、“无证明”改革等方式,将项均办事材料从6.32份减少到0.89份,承诺时限由22.09天减少到0.81天。

2020年以来,我市构建“18+2+6+X”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不断推出“四无一网”“一件事”改革、“无差别”受理等便民举措,大力推广“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延伸办”等创新改革,让群众和企业主感受营商环境的新变化。“以前来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可能会涉及几个部门,需要取几个号。现在我只需要取一个号,在一个窗口就能办好。”日前,市民毛先生前往市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办理业务,跑一趟即可顺利完成。

在行政许可领域推行信用承诺制改革,做到全市63.02%的行政许可事项可即时办理,较法定时限节约1万余个工作日;出具身份证,扫码后在线上签字,不到1小时便完成了公司注册,并当场获得了营业执照;提交材料从6项简化为1项,审批时间从5个工作日缩短为立马可办,这是义乌涉企许可“承诺即入”改革带来的便利……一个个生动实践,组成了覆盖义乌营商环境优化的联动网络。

为满足就近办需求,我市密织便民服务网,按照“镇街大厅一站办、便民网点便捷办、简单事务村居办、弱势群体上门办”原则,全力打造群众身边的办事窗口。在义乌,613个事项已延伸至基层办理,其中484项实现全市通办;设立村(社)直办点39个,可办民生事项26项,其中9个村社直办点已开通过政务服务2.0智慧大厅;延伸银行、邮政等便民服务网点事项223项,网点达1300余个,推动中心办事向全域办事转变。

深植数字“基因”

数字化改革引擎齐发力

2021年,当浙江在全国率先部署开展数字化改革这一重大集成改革后,义乌笃决胜之志,铆十足干劲,以数字化改革锻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功案例,持续释放澎湃的社会跃迁新动能。

今年8月,作为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典型案例,我市“非伤人轻微物损交通事故处理”在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现场演示;“村务清廉钉办”作为全省五个重大应用成果之一对外发布;义乌率先实施的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一地创新、全省受益”,公积金贷款、电子公告声明等改革经验上升为省级标准,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层出不穷的丰富案例、场景,让义乌正在变得愈发可感知、会思考、有温度。

数字化改革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上半年,义乌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15.5%,列全省17强县市第二,其中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全市直播销售超150亿元,网络零售额居全省第一,快递业务量稳居全国第二;以数字化理念实施“三服务”2.0,开展“春风暖企行”“有事找社区”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100余个……一批数字化场景应用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效能治理、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数字化改革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义乌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建成数字化事中事后监管中心,努力做到监管效能最大、监管成本最低、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立足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我市以人才“一件事”改革为切入点,创新推出全省首个人才全生命周期义乌“i人才”App,以更智能、更精准、更集成的服务体系打造人才“掌上办”应用标杆项目。自2019年被自然资源部列为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示范”试点以来,以“便民利企”、“优化营商环境”为改革目标,我市通过部门多跨协同,高标准打造“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创新应用场景,实现不动产登记“零跑腿”“零材料”“零等待”。

数字化改革推动社会治理的精细化。重点车辆安全管理问题一直是平安建设的难点痛点,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年7月,由市公安局牵头积极探索重点车辆智慧管控数字化改革路径,促成“政府主导、保险出资、企业配合、科技赋能”模式,推出重点车辆动态监管平台,通过对重点车辆和驾驶员全程可视化、数字化动态管控,提升全时空、全方位预测预警预防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风险的能力。

“通过数字化监管系统平台,我们能随时调取监控视频,倒查违法事件发生全过程,为案件办理提供依据和线索。”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交警部门与工程车所属企业还可实时监督驾驶员安全驾驶。据了解,这些工程车增设了“盲区可视化”系统,即在车前、左右侧、车后安装七组摄像头及车外声光报警器,实现前方、左右侧和后方4个盲区可视并自动预警。同时,通过声光提醒周边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及车辆驾驶员,降低事故发生率。目前,1000余辆备案登记工程车已安装动态监管设备。数据显示,7月以来,实现全市涉及工程车事故警情从最高的257起下降至月均143起,下降幅度达45%。

历史,总在变革中迸发前进的速度和力量。站在新起点,义乌正在书写新的篇章,迎来了新梦想。相信义乌人民必将在深化改革开放中砥砺前行,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奋,为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作出更大贡献!

2021-12-23 营造好环境 打造新高地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86428.html 1 3 以“关键一招”激发澎湃动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