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何欣
昨日,记者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了解到,我市部分市民出现了行程卡带星号(*)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市民离开义乌后到达或者途经过存在中高风险地区的城市,被行程卡监测到,导致出现了特殊符号。
有市民提出疑问:有了星号(*)后会有什么影响?记者为此询问了浙大四院的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知:医院实行“健康码”和行程卡联动核查,就诊人员如“健康码”为绿码但行程卡带星号,进入医院时需要接受“流行病学史调查”,调查无流行病学史者可以进入医院就诊。其中,属于“2+14”健康管理期间人员的,应提供省内经过审批允许开展检测业务的医疗机构或检测机构出具的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由医疗机构安排相对独立区域,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后为其提供诊疗服务。对不需要实施“2+14”健康管理措施的人员,医院会要求其如实提供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并做好个人防护后自行就诊。行程卡带星号(*)且其自主申报去过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或我省参照中高风险地区管理地区的,由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联系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有关社区对其实施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非就诊人员(包括就诊人员的亲属、朋友,住院病患的陪护人员等)需“健康码”为绿码且行程卡无星号方可进入医疗机构。
那么,星号(*)该怎么办才能消除呢?市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行程卡星号(*)有两种消失方式:一种是14天后自行消失,这个时限以用户本人的时间为计量单位,与风险地区无关;另一种是风险地区等级调整为低风险后,星号(*)会自行消失。还有部分市民因为特殊情况需要一直待在中高风险地区,行程卡的星号(*)会一直存在,除非地区风险等级降低,星号(*)才会消失,如果地区风险等级降低后星号(*)仍未消失,市民可致电行程卡相关通信服务商进行调整。
近期,因多地出现了疫情,市民应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和有本土病例报告地区的所在设区市(直辖市为所在区)。确需前往的,全程规范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有外出,返义后就近到当地医疗机构做一次核酸检测,配合做好健康管理措施,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第一时间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发热诊室)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