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健康

掌握这些方法,晕车党也能愉快出行

“十一”国庆节将至,不少人早就做了安排,准备去旅游。但遗憾的是,生活中有一部分人,他们饱受晕车、晕船、晕机之苦,轻的头晕、恶心,重的五脏六腑“翻江倒海”,甚至出现虚脱和休克等症状。这在医学上被称为晕动症,也叫运动病。

那么,什么是晕动症?其发病原因是什么?相关治疗方法有哪些?请专家为读者逐一进行解答。

主要表现是恶心和呕吐

晕动症是汽车、轮船或飞机运动时所产生的颠簸、摇摆和旋转等形式的加速运动,刺激人体的前庭神经而引发的疾病。根据乘坐交通工具的不同,晕动症又被分为晕机症、晕车症、晕船症等。以乘车为例,在车辆急刹、急转弯时,该病患者的症状会加重,下车休息片刻后,症状可逐渐减轻。

晕动症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恶心和呕吐,人群中约有1/3的人因晕动症出行受到严重影响。据统计,有多达2/3的人在乘坐汽车时,至少出现过1次晕车症状,坐在后排座位上的人尤为明显。

偏头痛患者更易得晕动症

专家介绍,临床上依据症状的严重程度,通常将晕动症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类。轻度患者多表现为咽部不适、唾液增多、疲乏、嗜睡;中度患者多表现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浑身冷汗;重度患者则会心慌、胸闷、四肢冰凉、表情淡漠、唇干舌燥、精神抑郁,甚者伴有脱水、水电解质紊乱等。

那么,晕动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内耳前庭器是人体平衡感受器官,它包括三对半规管和前庭的椭圆囊和球囊,可感受各种特定运动状态的刺激。当汽车启动、加减速和刹车时,这些刺激使前庭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毛细胞产生形变放电,并向神经中枢传递。这些前庭电信号的产生、传递若在一定限度和时间内,就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但每个人对刺激的耐受程度不同,如果刺激超过了限度,有些人就要出现晕动症症状。每个人耐受性差别非常大,这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受视觉、个体体质、精神状态以及客观环境(如空气异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只有部分人会出现晕动症症状。

此外,偏头痛患者更易被晕动症“纠缠”。在偏头痛患者群体中,同时伴发晕动症的比例高达40%到70%。

出发前不宜吃得过饱

目前,针对晕动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第一种是口服西药,如晕海宁、乘晕宁、抗眩啶、胃复安等;第二种是采用中医方法,喝生姜水、陈皮水等,同时配以针灸疗法、穴位按压;第三种是对患者进行适应性训练,例如让晕船症患者反复多次乘船,使机体逐渐适应这种运动状态。

在积极采取上述治疗手段的同时,晕动症患者在出行前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此,专家为晕动症患者提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在出发前2小时,晕动症患者宜吃易消化、少油腻的食物,不宜吃得过饱。

其次,在乘坐车、船时,为避免低频运动的干扰,晕动症患者应尽量坐在船头区域或车辆的前排座位。在车、船行进时,不宜读书、看报、玩手机,要尽量向前看,注视地平线或远方,以减轻晕眩感。同时,要避免焦虑和担忧的情绪,此时可欣赏音乐或和亲友聊天。

最后,登上车、船前,晕动症患者可将一片鲜姜片,贴在肚脐处,用医用胶布将其固定好,到达目的地后再取下丢掉。出发前饮用1杯浓茶,或喝1小杯加醋的温开水,也会有一定防晕效果。

此外,轻度不适者还可在前额、鼻唇间的人中处,涂上少许清凉油或薄荷油。

最后提醒大家,出行前一定要记得查看各地最新防疫政策,同时准备好防护用品,做好旅途防护。

据科技日报

2021-09-28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60129.html 1 3 掌握这些方法,晕车党也能愉快出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