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拍卖的朋友都知道,差不多的藏品,如果是“名家旧藏”,价格往往就会高出许多。有的藏友接受不了,认为这不合理,觉得应该看藏品本身,至于由谁收藏过,并不是卖价高的理由。
你不服气也没办法,比如古典家具,“安思远旧藏”和“王世襄旧藏”就已成为古典家具最具说服力的“身份证”。只要是这两位先生收藏过的东西,你就永远不可能“捡漏”,因为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行家都会争先恐后赶去参拍,它们总会以高出市场价很多的价位成交。
书画也一样,出自收藏大家、社会名流的藏品,不仅成交率高,价格也常弄出天价。
这是为什么呢?说穿了也简单,这些藏品之所以吸引藏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传承有序”,让人放心。
现在喜欢收藏的人越来越多,而关于买到赝品、假货的新闻也屡见不鲜,“宁可买贵,不能买假”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信奉。有一项关于收藏的问卷调查,对于“收藏中您最担心的是什么”这道题,半数以上的受访者填的是“买到假货”。于此可见藏友对于买到赝品的忧虑之深。
资深藏家孙构先生说,投资收藏的首要原则是“保真”,这点没有错,不过,有的“名家旧藏”或许并不靠谱。
他说,“传承有序”应该是指一件艺术品从“出生”到现在的完整过程,“名家旧藏”只能说明某位“名家”收藏过,很多时候并不能追溯这件藏品的全过程。当然,如果收藏过此物的“名家”专业水平很高,比如像安思远、王世襄这样的专家,那么会有说服力一些。而有的“名家”,虽然是名人,却不是收藏方面的专家,这样的“名家旧藏”,就可能会误人子弟。更何况,现在有的小拍卖行,直接拿“名家旧藏”当作骗人的把戏,所有藏品都是假货,却将它们挂上某某名人曾经收藏过的幌子,用来欺骗收藏者。
孙先生这样总结:“我们收藏的是艺术品,应该就物论物,同样的藏品就应该给同样的价格。作家贾平凹曾说‘看似人们收藏物品,其实是物品收藏了我们’,一件藏品,动辄有着上百年甚或上千年历史,某人收藏过,不过是拥有了数十年而已,跟藏品本身的价值有何关系?对于普通收藏爱好者,最关键的,还是要提升自己的眼力,切莫一见‘名家旧藏’就草率购藏。”
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