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绣湖

◆岁月留痕

大成往事

吴士珍

方向明 摄

今年是义乌市大成中学建校80周年,也是我到大成中学任教以来的60周年。时间过去整整一甲子,但回忆在校内外的一些往事,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铭心励志。

1991年10月,大成中学建校50周年,恰逢我在校的教师生涯30周年,真是双喜临门。人逢喜事精神爽,我和老伴怀着爱教爱校之心,决定制作一套《大成中学校园塑模》,作为献给大成中学建校50周年的礼物。这既可以成为校园校舍等景观的见证,供校友师生们观赏、回忆与感恩,也可作为学校留存的历史资料,真是一举两得。

想干就干,我夫妻俩利用暑假,自力更生、精心打算,对每一幢房屋的面积、层次、门窗,及墙面颜色、道路、花园、操场等都实地查看记录。凭借利刃、锯子、尺等工具,当起土木匠,将现在的校舍及操场、大樟树等都一一地“微缩”在乒乓球桌上。

《大成中学校园塑模》制作整整三个月,费时费神,虽艰辛却快乐。塑模与校园校舍等一模一样,物景相融、制作精美,尤其是学校大门墙上,苏步青先生题写的“大成中学”校名十分显目。看着塑模,在校数十载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校庆前夕,我们将最后成品献给学校,受到领导、老师和同学的赞颂。

从建校到现在,大成中学不同年代的校舍校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954年,大成中学的大礼堂是当时全县中学中最大最气派的,陈望道先生题写的“礼堂”二字就镶嵌在墙上,激励着师生们奋进。1960年建成的两层12个教室的木结构教学楼,是改革开放前唯一一幢教学楼,还是勤工俭学的成果。改革开放后,1978年底至1991年,大成中学先后拆建、新建的三四层楼房就有6幢。其中,以纪念明朝平倭英雄陈大成的“大成楼”最具特色。既是学校50多年来的最大楼房,也是当时佛堂镇区体量最大的大厦,十分壮观。学校的旧貌换新颜,也体现着历史不同时期义乌教育事业的发展成果。

《大成中学校园塑模》将学校各年代校貌一览无余地展示在师生们面前,深受点赞,并成为学校永久珍藏留存的历史文物资料。对此,我们感到荣幸自豪。可以说,这是学校艰苦创业发展的活教材,是校园环境今昔对照的活地图,更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爱校、爱教、尊师的校情课本教材之一。

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退休后,我用多种形式宣传学校奋进成果,努力为学校扩大知名度作出一分贡献,表达着一位老教师对母校教育培养的感恩之情,也表达着对大成中学在新征程“不忘初心”和“砥砺奋进”立新功、创新辉煌的期望之心。

2021-09-06 吴士珍 ◆岁月留痕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53334.html 1 3 大成往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