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王佳丽 文/摄
说起“木雕花板”这个词,很多人会陌生。如果真的将实物拿到眼前,你恐怕会恍然大悟:“原来是它啊!”
在收藏品市场二楼,有家摆满了木雕花板的铺子,走近一看,琳琅满目的木雕花板占据了店铺的角角落落,大的小的,精致、生动、古朴,这里就像一个与外界相隔的空间,在木雕花板上流淌着的是静默的时空,而门外像是另一个世界。店主吴凌剑打开店内的灯光,瞬间照得花板金光满堂,熠熠生辉。
与花板不期而遇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这是木心先生所作的《从前慢》,娓娓道来古朴的日常中时光被放慢的生活感。
在许多收藏人的内心世界,“慢”是如影随形的。吴凌剑与木雕花板的不期而遇,便是“慢”生活的开始。5年前,酷爱古玩收藏的吴凌剑在朋友那里偶遇了一块木雕花板,精美绝伦的构造与雕刻的民俗故事相结合,镂花的、人物的、神话的、动物的,多种多样的雕刻技艺,令他痴迷。于是,一块、两块、三块,渐渐的,木雕花板逐渐成了他的主要藏品,目前,他已收藏了三千多块木雕单花板和七八张床面花板。
吴凌剑告诉记者,他收藏的木雕花板中,主要以床面、门腰板、椅背花板、柜门花板等部位为主,其收藏的花板从明清到民国时期,收藏的种类更是多种多样。“我比较喜欢雕工好、艺术价值高的花板,保存度要完好,保存价值高才行,普通类的民俗品花板并不是我的‘菜’。”吴凌剑说。
木雕花板简称“花板”,它在中国传统建筑、家具、陈设中,是一种用来插嵌和装饰的构件。据悉,花板在明清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它凝结了中华民族千百年能工巧匠的高超造诣和艺术风格,其构思、刀工、章法使人遐想联翩。细观察这片片木雕花板,典故、戏剧、唱本、人物、神话等,无一不是其雕刻的对象和题材。吴凌剑说,他之所以会喜欢上木雕花板,正是因为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和蕴涵的传统文化。
一块花板一个故事
其实,上个世纪初开始,古典民居便逐渐没落,几乎没有新的作品出现。时隔几十年后,在大热的今天,很多人开始喜欢收藏这种裹挟着时空之美的精美物件。在吴凌剑的店铺中,许多木雕花板都已经是“古董”级别的收藏品了,有的是一块木板,有的是一对儿或者一组,有的会单独讲一个故事的某个片段,而画幅多的则会被做成连环画。
“这块是我喜欢的,收藏价值比较高的花板了。”在吴凌剑手中,以和合二仙为主题的两块花板格外吸睛。这两块花板属于床下两侧的装饰花板,其人物布局和谐,呈现完整,朱红色的底色鲜艳喜庆,人物刻画以铜漆涂色,金光闪闪,别有一番吉祥寓意在其中。吴凌剑说,这两块花板收藏年代为民国时期,出自义乌和东阳交界处,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上品。
与上述花板相媲美的,还有两块以《西厢记》故事为主题的木雕花板。这两块花板人物刻画细致,哪怕是人物手部线条、裙摆垂感、面部表情都非常生动且精致,该花板四周以镂空木雕装饰,更显得独特且珍贵。据悉,这两块花板出自清代,估计出自仙居工之手,吴凌剑收藏已有4年,一直舍不得出手。
“过去,花板用在建筑与民居上,多以吉祥、祝福、祈祷等美好寓意为主,每块花板都会根据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刻画出不同的故事。”吴凌剑说,花板画面的内容多是山水、花鸟人物等国画素材,也有民间传说、吉祥图案甚至戏曲人物。几乎每一幅“木雕花板”都能讲述一个源远流长的故事,影射在其中的,就是浓重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如果说床板的木雕寓意祥瑞,那么门腰板的花板则更以气势宏大、寓意上进为主。在吴凌剑收藏的花板中,以组合收藏为主的多是门腰板。其中,一组以梅兰竹菊为主题的门腰板给人一种志趣情怀之感。细细品味,这四块花板分别以梅、兰、竹、梅为主要花色刻画,或许因为菊的寓意不令主人家喜欢,便刻画了两块梅。每一幅花板中,除了精致的植物元素外,更雅致的便是部分的“留白”,其有着大写意的触感,刻画除了国画的效果,显得格外雅致且有品位。此外,吴凌剑收藏的以“琴棋书画”为主题的六块门腰板花板也同样蕴含了民俗传统文化的艺术美感。
在收藏中重焕生机
花板是一种褪色的生活美学,一种熟悉而陌生的情感诉求。浏览这些久经风雨的花板,就像穿越一段段历史,展开一场地缘民俗文化之旅。闺中女子要出嫁了,嫁妆里雕花大床的花板上刻满花鸟瑞兽,寓意幸福祥瑞和早生贵子;地方流行的戏文典故,当地的工匠就把故事活灵活现地雕刻在花板上,弘扬传统道德中的真、善、美;还有那些古代的文艺青年们,热衷赏山水花鸟、梅兰竹菊、琴棋书画等风雅之物,他们的浪漫与哲思在木雕花板中可见一斑。
吴凌剑收藏的花板,并不全是完美的。其中一块出自清代的以花为图案、以蝙蝠为瑞兽的椅背花板,虽雕工技艺精湛,寓意平安富贵,但其花板一侧因为年久受潮,早已被虫蛀得不成样子。吴凌剑只能将一侧用工具小心削掉,保留完好的一部分加以收藏。“这块花板属于太师椅的椅背花板,出自东阳,比较少见,即便不完整,也舍不得放弃。”吴凌剑说。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看似离我们越来越远的老物件和老工艺,正在以新的艺术形式寻求活化。即便在如今钢筋水泥筑起高墙的现代化都市中,花板逐渐不再是必需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开始回归,多样化的建筑风格重新出现。
“现在很多人家喜欢新中式的装修风格,花板的装饰又重新出现了。”吴凌剑说。为了让更多年轻人接受和喜欢上花板,他开始尝试将花板进行裱框,采用新老结合的方式让花板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理念,重新回到现代装修中。如今,楼房日新月异,题材丰富、寓意吉祥的花板深受长辈及部分年轻人的喜爱,更有许多新开的中式会所也爱使用这样的花板。
古人的智慧永远是取之不竭的,与这些老木雕花板静静对视,其制作的工艺、花费的时间、投入的诸多工序,都在这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的更新迭代中焕发出生机。慢下来,这经久的历史与情怀、故事与生活,都浓缩在这木雕花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