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张潮:践行守正创新的“供电人”

张潮正在排查前一天晚上跳出的故障信息。

▢ 全媒体记者 陈健贤 文/摄

昨日一大早,市供电公司苏溪供电所员工张潮提早半小时来到办公室,坐在电脑前开始排查前一天晚上跳出的故障信息。将能排除的故障尽早排除,并把剩余的工作安排完毕后,等同事一到单位就立马赶往故障点。这是张潮工作以来养成的习惯,他说:“供电服务关系着千家万户,早一点排除故障就能提升群众用电的‘幸福指数’”。

技能大赛创佳绩

80后的张潮从学校毕业后,就进入供电公司,至今工作已有15年。提起张潮,苏溪供电所的同事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勤奋”这个词。同事胡旭严是供电一线的老师傅了,他说:“张潮性格开朗,平常工作高效,业务能力强,不管是营销业务还是运维排故,他都能应付自如。”

“多学、多做,才能都懂!”长期扎根供电服务一线的张潮始终坚信付出才能有回报,曾担任配电营销、配电运维和综合业务等多个岗位的他,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只要是有关技能提升的机会他都亲力亲为。

“供电人都是‘小供电所’,要成为全能型供电人,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张潮这么说,也一直是这么做。他曾获浙江省电力技术能手、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优秀技能人才”、义乌市青年岗位能手、电工技师、农网配电技师等各类荣誉称号。他还在各级知识竞赛、技能竞赛中屡创佳绩,2019年获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配网故障抢修技能竞赛个人二等奖,2020年获义乌供电公司人人过关比武第一名。

供电一线解难题

在张潮不断学习的道路上,他遇到了一位良师——“全国劳模”吴志民,并从此热衷于创新和发明。2015年,吴志民在苏溪供电所任职,张潮成为了他的“徒弟”。

“师傅总能抓住供电一线的难题,通过创新发明解决困难。”张潮在师傅的影响和带领下,先后完成课题《苏溪供电所“微服”平台》《智能服务电话》《智能抢修体系》《微信-“安规课堂”》等QC项目。其中2018年主创课题《可分体测量的多用途钳形电流表研制》,获得金华市县级供电企业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和义乌市供电公司一等奖,同时还荣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三项实用新型专利。

“在工作中发现,因漏电导致的台区总保频繁跳闸,对辖区的企业、住户影响最大。以前,由于缺少有效快速地检测漏电电流的方法,需要两人一组,从配电柜总出线端开始对每一处节点进行登梯检测,检查单台区漏电平均耗时75分钟,故障排查费时又费力。”张潮拿出自己的发明成果向记者介绍,可分体测量的多用途钳形电流表不仅实现了单人操作,而且工作人员直接站在地面进行测量更为安全,并大大缩短了故障排查时间,较以往提高工作效率3倍以上,从而提升电力运维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

看着自己的创新发明被应用在供电一线,张潮更加坚定了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信心。“继续向优秀的人学习,发现生活工作中的难题,通过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改善工作流程。”张潮说。

线上线下优服务

在工作中,张潮始终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012年,张潮负责苏溪镇及福田街道部分农村的近3万只非智能表计轮换升级工程,未出现一次表计底度录入质量差错,未发生一起服务质量投诉。张潮创新推出“新装、故障表计全程闭环工作法”经过实践,该方法使整个班组至今零差错、零事故。

2018年,张潮担起光伏专责,特意整理创新《分布式光伏发电客户告知书》,详细解释我市居民分布式光伏用户补贴政策变化情况,明确告知客户供电公司无任何收费项目的“三零”服务、“三不指定”阳光政策,并细心为客户审查设备质量。同时,主动融合“勘查、验收、接电、装表”一岗制作业,把分布式光伏办电业务压缩至一个环节,全过程电力接入平均总时长压减至4个工作日以内,进一步持续优化“获得电力”营商环境。

前不久,通过公司采集系统发现,上西陶村陶女士家中的太阳能发电设备有一个星期没发出电量,他猜测设备可能出现故障。于是通过电话联系了陶女士,得知陶女士常年在外经商,并不知道家中情况。张潮帮助陶女士上门查看情况,很快就排除故障,恢复正常发电,为客户挽回损失。

除了线下用心做服务,张潮线上也不忘服务客户。在采访过程中,张潮通过微信为多个客户进行答疑解惑。“微信好友大部分都是客户,其中不乏光伏客户,主要是第一时间解答最新光伏政策,通知补助备案,查询补贴发放到账等工作。”张潮说。

在供电一线奋斗了15年,张潮深知供电服务的重要性,他将继续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21-07-13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35937.html 1 3 张潮:践行守正创新的“供电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