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版:特刊-46

勇担新使命 奋进新征程

奋力谱写新时代工会工作新篇章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现新突破。

开展线上“春风行动”,发布岗位招聘信息。

加强思想引领、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多维度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第一线书写忠诚担当……近年来,市总工会在市委和上级工会的领导下,紧扣全市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发挥职能优势,推进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持续提升工会组织的引导力、学习力、创造力、服务力和凝聚力,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成绩突出。

工会作为党领导的群团组织,必须保持政治定力,始终把工会组织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一直以来,市总工会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工会干部专题培训班、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原原本本学,领会精神实质,牢牢把握工会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同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全市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去年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受影响,出现停工停产等现象,为此,我们全面开展疫情期间停工停产企业的排查工作,共排查各类停工停产企业200余家,对一些苗头性纠纷,早发现、早解决,未出现一起由劳资纠纷引发的不稳定事件。”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还开展免费法律援助服务15场次,邀请一级劳动关系协调师开设企业劳动关系直播平台,认真做好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劳动用工、工资支付等指导和服务工作,以此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工会是职工诉求的代言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履行好维权服务基本职责。一直以来,市总工会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己任,组织建设夯实工会工作基础,践行“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的组建理念,把包括新业态从业人员在内的职工最大限度地纳入工会组织。通过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和职代会制度,将经济效益与工资相挂钩,让职工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主动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建立各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2069家,织密企业工会、镇(街道)总工会、市总工会三级劳动法律监督网,以此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激发广大劳动者工作积极性添砖加瓦。

据统计,仅过去一年,市总工会通过“监督四季行”活动定期开展拉网式监督检查,联合有关部门或单独组织监督检查11次;与人社、建设、公安等部门通力合作扎实开展“无欠薪”活动,对建筑工地工资支付专项检查10余次,检查工地20余个,责令整改7个;开展劳动争议巡回受理、“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21场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2600余份,提供法律咨询240余人次;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服务志愿者作用,调解劳动争议案件42起,为职工追讨工资或挽回经济损失109.6万余元,为职工代写法律文书52份,为职工出庭诉讼代理3件,挽回经济损失42万余元;深入推进法制宣传入基层、进企业活动,充分利用工会干部职工培训、职工之家、网络直播等载体,举办网络普法讲座2场次,收听人数达16.6万余人次。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现新突破

作为全省产改试点县市,我市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创新,争创特色品牌,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提供重要支撑。

2019年,市总工会成立推进新时代义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协调小组,召开新时代义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协调小组第一次(扩大)会议,制定产改任务工作清单、工作规则及工作细则,明确了产改工作标准和任务清单。此后,通过一年一清单、召开产改工作培训会、现场会等举措,进一步推动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等25家非公企业产改试点工作。其中,《坚持党建引领 强化服务保障 全面推进试点》等3个案例成功获得长三角地区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优秀案例。

突出思想引领,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一方面,我市夯实党建基层基础,把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2019年以来发展产业工人党员375名,新建两新党支部167个,新建区域化党建联盟18个、覆盖两新组织1323家。另一方面,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市总工会组建劳模工匠宣讲团,开展“我心向党、劳动光荣”主题宣讲100余场,“职工大讲堂”120场次,红色电影进企业百余场。此外,注重典型示范引领,突出一线产业工人推荐评选劳动模范、工人先锋号等,2019年以来,义乌获评全国劳模1名、工人先锋号2家;浙江省劳模4名、工人先锋号2家;金华市劳模15名、模范集体2个,五一劳动奖章6人、奖状1个,工人先锋号5家。

提升技能素质,构建与义乌产业相匹配的产业工人培育体系。市总工会联合人社等多部门合力强化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开展新时代工匠培育工作。截至目前,义乌为产业工人设置职工职业技能竞赛200多场次,已有2000余家非公企业的3万余名职工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大力实施“匠苗”成长、“匠才”培养等行动,当前已选树“义乌工匠”3批40人,选拔推荐10人成功入选“八婺工匠”、3人成功入选“浙江工匠”、6人入选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这些只是我市产改工作的一个缩影,还有不少改革经验和亮点不一一列举。

三场硬仗彰显工会力量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总工会带领各级工会和广大工会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先后在抗疫、复工复产和促消费扩内需三场硬仗中交出圆满答卷,在夺取义乌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中贡献工会力量。

为了共同抗击疫情,市总工会闻令而动、迎难而上,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出台系列政策措施,织就群防群控的工会防线。一是发挥组织优势,成立党员突击队,参与疫情防控,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存在的难题。二是关心关爱职工,心系一线抗疫工作者和医护人员,下拨166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购买防疫物资和发放慰问金;开展线上“春风行动”,发布岗位的招聘信息,组织企业招聘岗位参加湖北省对口就业援助活动。三是加强宣传引导,组织工会文艺骨干志愿者创作编排三句半“开工战鼓再擂响”、诗朗诵“义乌欢迎您”等作品;开通心理疫情防控热线,给全市职工及时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服务。四是为中小微企业减负降本,制定并下发《义乌市总工会关于落实小微企业工会经费支持政策的通知》,在所有企业继续执行减半收取工会经费政策的基础上,从去年1月1日起执行小微企业工会经费全额返还政策。五是开展系列工“惠”活动引导外来建设者留义过年,共筹集资金30万元用于慰问,发放了六大“春节礼包”,向38家重点工程、民生单位、企业的600位留义过年的非义乌籍职工送去500元一份的“红包”等,让留义人员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疫后重振”既是义乌发展的主题词,也是广大职工建功立业的主战场,工会组织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发挥独特优势,团结引导企业和职工共同为之努力。为此,市总工会多措并举促消费扩内需,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一是开展非公企业职工免费春游活动,组织2378名职工到义乌、浦江等地购物、旅游,并带动基层工会的3.5万名职工参加春游活动,消费额达625.18万元。二是抓实职工疗休养工作,一方面投入51.43万余元组织550名一线职工参加三天免费疗休养活动,另一方面督促基层工会尽快落实疗休养政策,引导职工在本地疗休养,全年完成疗休养人数32677名,完成率100%,消费额达8000余万元。三是引导基层工会在限上零售企业购买节日慰问品,完成节日慰问品购买额度3932.58万元,其中对口帮扶地区购买节日慰问品843.21万元。四是依托义乌互联网新媒体公司,开展工会主席、劳模工匠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推销森宇集团等数十家企业产品,拓宽企业销售渠道。

全媒体记者 龚盈盈

2021-07-08 奋力谱写新时代工会工作新篇章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35365.html 1 3 勇担新使命 奋进新征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