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惠社区携手物业,对通惠门小区13幢3楼的污水管道进行更换和加粗,解决了困扰居民数月的烦心事;江滨社区在百米小巷安装了集照明、充电于一体的智慧灯杆,附近居民再也不用担心走“黑路”了……今年以来,随着“有事找社区”工作机制的全面推行,稠城街道各社区一批群众关注的关键小事得到了很好解决。
“学史力行,办好实事。”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稠城街道把“有事找社区”实践活动作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有力抓手,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助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探索社区服务新模式 家门口受理 零距离服务
近年来,稠城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在大拆大建的同时,为精准精细地服务好居民,街道以义乌城市基层党建体系为依托,以争创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载体,社区大党委统筹各方资源,于去年12月全面推行“家门口受理、零距离服务”的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城市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之路。
■四条途径,家门口受理方便居民
各社区细分红色网格,广泛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持续通过“两问大走访”、党员联系户机制、网格员上门巡查、平台受理四种形式,向居民广泛征集“当下社区最需做的事”及“你家最需帮助解决的事”。同时,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在社区各网格垃圾分类点设置微信平台二维码,在党建+单元微信塔群、居民微信群、社区微信平台常态化收集群众问题。
■五种机制,零距离服务贴近居民
依托社区大党委全面整合资源,积极构建“12345”五种群众办事服务机制。即,坚持服务居民一种理念,打造线上线下二条渠道,落实每周一议事、一评议、一公开“三个一”会商,组建社区网格、党群志愿、社会组织、准物业等四支服务队伍,对受理的居民事项按即时办理、自治协商、联合解决、上报攻坚、解释疏导五个类别分类办理。
■三个闭环,系统化集成发动居民
通过深化社区、党员、居民三方面闭环机制,做细做实群众服务工作,推进“有事找社区”成为干群共识。
构建社区闭环。依据各社区每月受理群众事件数、完成群众事件数、群众满意度三项指标,常态化推进红黄旗竞赛,每月评比排名,并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社区年度考核。
构建党员闭环。持续运用党员“十二分制”管理机制,大力发挥党员在群众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主动参与联系户走访、党群志愿服务、党员义务活动。同时,积极发挥红色力量推进事项化决,每周五评议会后将相应群众事项交办党组织党员,对于积极参与群众服务的党员每年评比表彰,工作不力党员整顿转优,持续深化正反激励。
构建居民闭环。积极发动居民参与到社区自治协商和服务中来,让居民服务居民。同时,探索建立志愿积分系统,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可获得一定志愿积分,可兑换社区准物业免费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截至目前,稠城街道各社区已累计收集各类群众问题3102条,化解矛盾纠纷、安全出行、代办业务、协商自治等各类问题3095件,群众满意度测评达100%。
多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党群齐发动 教育全覆盖
“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要出彩”。今年以来,义乌市稠城街道全面发动党群力量,多形式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通过组织活动、举办比赛等举措,不断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和成效,引导全体党员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在未来社区打造、城市能级提升、群众服务提升、基层治理完善等方面发挥更大力量。
“小喇叭”有大能量。“朝阳之音”红色宣讲团以“薪火相传,童心向党”为主题,以红色经典著作、革命英雄事迹为载体,通过“讲、读、颂”等方式开展各类红色宣讲活动,以童声传递红色基因,教育和引导辖区青少年儿童和家庭继承优良革命传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积极发挥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青年作用,稠城街道通过组织辖区青年干部代表、社区青年委员及优秀青年代表成立“红领青年”党史解说团,在公众号设立“党史青年说”栏目,以脱口秀、短视频等形式,分期、分主题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等重要历史节点和事件进行宣讲解说,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生动鲜活,为党员营造“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浓厚氛围。
稠城街道还特色组建具有广泛专业性的银耀干部志愿服务队,引导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主动作为,发挥自身余热服务社区居民、商圈企业。比如,成立“有事找社区”群众服务联络点,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轮流坐班,主动收集解决群众问题,搭建党群“连心桥”。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稠城街道聚焦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通过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创新服务载体。比如,绣湖社区打造的一月一次的公益市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大党委联盟资源,由各联盟单位分别提供健康义诊等贴近群众生活的服务。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接下来,稠城将把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办好做实每一件关键小事,努力打造社区治理新引擎,把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在此工作和生活的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全媒体记者 林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