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版:特刊-37

大陈镇:办实事开新局 勇担为民使命

青年委员创新创业大赛

深化“三服务”、春风暖企行

大陈小集

音乐党课大赛

大陈镇对照加快建设“两个样板”,抢当“重要窗口”模范生的工作要求,围绕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工作目标,打实党建引领基础战,凝聚起“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不动摇,以“红”色引领至美大陈。

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6月18日,大陈镇党史音乐党课大赛在灯塔村文化礼堂举行。32个村选送的24支参赛队伍以“学史力行谋发展,党群奋进百年路”为主题,轮番上台展现歌唱、舞蹈、情景剧、小品、三句半等节目,赢得广大村民的阵阵掌声。这是大陈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举行的又一场主题活动。

早在3月12日,大陈镇成立了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了全镇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明确要在今年开展“百年传承”专题学习、“百年进取”经验总结、“百花齐放”专题宣讲、“百年足迹”红色教育、“百年沉淀”专题实践的“五个百”党史学习教育,通过“线上+线下”学党史的方式,让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厚植家国情怀,传承革命薪火。

“我们在‘智慧钉办’系统上开设了‘学党史’栏目,每日更新‘党史百年天天读’‘百年瞬间’‘红色大陈’等内容,32个村的党员群众都能够在平台上学。”大陈镇工作人员打开手机向记者介绍,“大家的学习成果都可以上传至‘智慧钉办’平台,村两委还能通过平台查看大家的学习情况。”大陈镇用基层党员更容易接受的图片、微视频、云课堂等线上方式,使大家随时随地、轻轻松松、卓有成效地学党史,借助“智慧钉办”平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员覆盖面达100%。

除了线上学党史,大陈镇还开展了丰富的线下活动,如万名党员进党校、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组建了大陈青创宣讲队等10支队伍,开展“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网络”宣讲,截至目前,宣讲队走村入户完成宣讲55场。其中由吴联隆、楼永有等大陈爷爷组成的坚勇宣讲队深受广大村民欢迎,他们的宣讲视频总阅读量多达2.3万。

此外,大陈镇依托大畈会师亭等14处红色印记,充分发挥丰富的红色资源和革命历史优势,组织党员、群众在实地实景中学党史、悟思想。3月以来,累计开展实地参观、研学等46场。

“红色动能”凝聚办实事合力

6月8日,大陈镇国贸大道边的“携手服饰”厂区进行拆除工作,这是金甬铁路义乌段征迁工作中拆除的第一家企业;同天,位于大陈镇前山产业区块的能达利原厂房也进入拆除阶段,这是大陈镇前山产业区块拆除的第一家企业;连日来,大陈江三江口段,施工人员正在抓紧施工,这里的江滨绿廊将“升级”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今年以来,为全面落实全镇“加快发展年”各项举措,大陈镇开展“5421”深化“三服务”活动,以“红色动能”凝聚基层治理合力,一幅幅为大陈拼、为大陈干的火热场面成了这个夏天最美的风景线。

“5421”中的“5”即周一至周五5个白天抢干快干。“4”即周一至周四4个夜晚,开展夜学、夜访、夜议、夜巡。“2”即周末两天解难题,由镇主要领导和工作专班组长牵头走现场,开展调研、督办。“1”即全面落实一线作战法,全体镇村干部要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推动工作、在一线树立形象。

此外,全镇1500余名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牺牲休息时间开展“两问大走访”,走村入户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近半年累计收集问题730个,解决问题662个。接下去,大陈镇将依托“5421”深化“三服务”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办实事热情,不断提升办实事成效,结合全镇加快发展各项举措和中心工作,在落实落地上抢时间,在服务群众上当表率。

“红色引擎”激活开新新局动能

今年以来,大陈镇以党建为统领,坚持“双擎驱动”,着力推进美丽产业新转型,以“红色引擎”激活开新局动能。深挖前山产业区1200亩开发潜力;深化设备更新、“机器换人”,加快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打造红旗小区服装产业园;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推进桃李春风·大陈小镇二期、稻田酒店等项目建设。今年1-5月完成工业总产值21.79亿元,同比上升12.47%,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5.28亿元,同比上升17.52%;

同时,大陈坚持“品质建镇”,着力实现城镇能级新提升。加快镇区改造更新,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完善功能配套,推进国贸大道三期、瑞云路延伸、义诸暨高速等工程建设;坚持“全域美丽”,深化“污水零直排”建设,强化固废治理,深入推进垃圾治理,提升精品线,着力打造生态宜居新典范;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村一策”,推进农旅融合,推广农产品牌,完成“大陈小集”品牌示范区建设,开业农产品小微产业园,构建“产学研文购”一体品牌运营体系。

此外,大陈镇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增进美好生活新福祉。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强化村级代办代跑服务团队建设,建设“家门口的服务站”;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健全完善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和低收入农户兜底保障机制,全力办好“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完善城镇公共配套”“优化公共交通服务”等十件民生实事。

全媒体记者 陈健贤

2021-07-08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35355.html 1 3 大陈镇:办实事开新局 勇担为民使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