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今年国际商贸城率先开市,向全球客商展示了“疫情无忧、商机无限”的采购信心。每天,数十万名中外客商在这里洽谈生意,210万种各类“义乌制造”从这里流向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小商品之都。
市场繁荣是义乌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今年以来,商城集团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充分发挥小商品贸易特色和优势,主动融入中央的决策部署,抢抓自贸区、综保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重大发展机遇,全面启动第六代市场建设,完善Chinagoods平台要素场景搭建、积极争取第三方支付牌照等核心竞争力提升工程,打造服务双循环的实体市场标杆,争当“重要窗口”模范生。
改革吹暖市场 中外客商聚商城
从1982年起步,义乌小商品市场历经5代变迁11次扩建,也经历了从内贸市场到国际化市场再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三个阶段,每一步都契合了当时的宏观背景,走在了全国前列。这是改革给市场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2年,我在篁园市场摆摊,摊位只有1平方米大小,摆上从广州等地进的领带夹,一会就销售一空。”据经营户宗向华回忆,当时,全国商品经济短缺,信息不对称,义乌市场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成为国内最大的小商品贸易展示及交易中心,让整个市场处于不愁订单、不积压货、不欠款的火热的状态。
随着义乌市场在国内声名鹊起,宾王、篁园、国际商贸城一至五区,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相继建成投用,这是义乌顺应国际化趋势兴起的现代化市场。这一阶段,义乌小商品市场主要抓住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国内贸易,构建国内商品流通网络,市场总体功能逐步健全、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市场规模和辐射能力开始逐步超越其他市场,形成了“买全国货、卖全国货”格局。
此时,一个重要的开放契机出现了。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义乌市场迎来从内贸转向外贸、从国内转向国际的重大机遇。彼时,外商纷纷涌入中国,外贸需求呈井喷式增长,日用消费品的短缺,使得中东、非洲、东南亚国家的外贸订单纷至沓来。义乌市场快速实现了内贸到外贸的转变,外贸份额占到70%左右。2005年,义乌国际贸易额首次超过国内贸易额,义乌市场从以内贸为主转向外贸为主。
实际上,义乌市场建立后的近40年里,不断有市场环境、商业模式、经营方式等多种挑战和冲击,但义乌始终把继承前人同推进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兴商建市”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不断的变革中找到了自己的“风口”,真正实现了迎风拔节、强者恒强。
比如2003年,因为“非典”疫情,内销市场受挫,义乌抓住中国加入WTO的契机,投身世界经济大循环;比如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收缩的冲击,义乌抓住“贸易便利化”这一市场内生需求,大胆改革国际贸易体制,探索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比如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义乌市场率先开市,开展市场万里行,拓展国内市场。
如今,义乌市场经营面积已超64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7.5万个,汇集26个大类、210多万种商品,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纵观义乌市场发展历程,每一阶段发展都不离开一个“商”字,从“无中生有”到“无所不有”,书写下了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的奇迹,成为中国改革之路上的典型样本。
起舞“双循环” 夯实发展信心
“外贸订单回暖,600万个产品出口至欧洲,超出预期。”“内贸开拓有力,参加‘市场万里行’活动,国内新客户询盘激增。”拿着公司一季度汇总数据表,市场商户邹英长舒了口气。其实,受疫情影响,邹英去年的外贸生意不甚理想,今年她转变了经营思路,谋求外贸损失内贸补,设计了众多针对国内消费者的产品,一经亮相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国外市场依赖义乌出口,国内市场需要义乌进口和义乌平台,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义乌已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随着义乌阔步迈入自贸试验区时代,这种优势更为凸显,这在一组数据中可以体现。
疫情以来,商城集团根据国内市场分布情况,主动“走出去”招引采购商,常态化开展市场经营户与下游采购商供需对接,先后组织20个团队赴全国27个省市招引国内采购商超过20万名;举办市场万里行、“义乌好货”万里行等贸易对接活动24场,吸引采购商14.5万人次;联动全国287家专业市场,并与100多家相关单位达成合作意向或签约;举办新品发布会42场,发布新品3.9万余款,吸引专业采购商68.7万人次。
趁势而上,顺势而为,站在直播经济的风口,义乌市场为全球贡献了一场难能可贵的世界贸易盛宴。“我们希望帮助更多市场主体抢抓‘直播经济’先机,孵化本土‘网红主播’,源源不断为义乌市场‘输血’。”商城集团市场发展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依托Chinagoods数字化供应链中台,加强与电商平台、MCN机构的合作,深度帮扶2000家优质商户,盘点10000款爆品,深度合作1000个“腰部”主播,打造义乌直播生态圈,助力和推动了市场转型新路径的探索。
目光从国内转向迪拜,“义乌制造”在中东地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如今,这里多了一个80万方的“义乌市场”。其实,不单是迪拜,商城集团在西班牙、捷克、马来西亚等40个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海外仓74个,让境外采购商在“家门口”就能完成看样、选品、下单。同时环球义达国际物流专线平台上线国际物流专线124条,覆盖67个国家600多个城市,进一步畅通小商品跨境流动。
在海外建市场的同时,义乌还让市场“上线”。
一直以来,作为义乌市场创新发展道路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义乌小商品城致力于提供全方位贸易服务。当前,小商品城聚焦数字化转型,打造了义乌市场官方网站“义乌小商品城Chinagoods平台”,全面开启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征程。
今年,依托Chinagoods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商城集团联合义乌市商务局面向全市外贸企业和外贸个体工商户,推出了市场采购2.0千万帮扶计划,叠加货款宝功能,打造市场采购贸易出口保障产品,解决义乌外贸“赊销风险”,提振义乌市场卖家接单信心。同时,通过“海外仓+国际物流”模式,赋能国际贸易;继续开拓非洲、南美、欧洲、东南亚等区域“带你到中国”展厅站点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Chinagoods平台已实现商品展示、商务直播、交易支付、国际物流、市场服务等功能,市场5万名商户已全部入驻,上线中文站、英文站、阿拉伯站。
展望新征程 擘画市场发展蓝图
时至今日,义乌市场进入新阶段,回答好“义乌市场往哪里去”这一命题是发展所需,更是时代所需。
今年,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政府第八次全体会议首次官宣将发展以新型进口市场和国际商贸城六区市场为核心标志的第六代市场。全会的这一界定,为市场发展导航定向、擘画蓝图,商城集团努力努力再努力、抢干快干加实干,迅速行动谋划第六代市场建设,积极参与综保区、自贸区建设,全力巩固和提升义乌市场在全球小商品贸易中的份额和影响力。
2020年3月,国务院批复设立义乌综保区,世界小商品之都增添了更高能级的平台。按照“获批即开工”和“力争获批一年内验收通过”的要求,商城集团全力参与综保区建设,推动综保区按时按质完成验收。今年6月,义乌综合保税区(一期)顺利通过上级部门预验收,向正式封关运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未来数字化是必然趋势,世界产业链将迎来深刻变局,商城集团聚焦数字赋能、全球布局和业务创新,接力奔跑,加劲冲刺,在开放中不断找到新“风口”,做到了迎难而上,拔节生长。
全媒体记者 吴峰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