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特刊-06

吴山民:“红色县长”的爱国一生

吴山民(前排中)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时与省政协同事合影。

他学习刻苦、力求吸取各方面知识,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学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以至三民主义、黄埔军校讲义、《向导》等知识无不涉猎;他有勇有谋,是家喻户晓的“抗日县长”;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关心下属,义西、金东、浦江等地的爱国进步人士都以他为榜样。

他叫吴山民。

吴山民,上溪镇里美山村人,1929年5月任定海县县长,1938年10月任义乌县县长。1942年7月与共产党合作创建抗日第八大队武装,创建金义浦兰抗日根据地。1952年2月任浙江省高等人民法院院长。1953年后,历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省参事室主任、省文管会副主任。先后当选浙江省人大代表、省第三届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员、浙江省副主任委员兼杭州市主任委员等,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一身青云报国志 赤诚正气为百姓

吴山民出身于书香门第。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封建王朝被推翻,各种新思潮在中国大地涌动。受地方进步士绅舅父余逊斋的熏陶和一些新思想的影响,吴山民从小就有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他幼时读书勤奋,才思敏捷,颇有抱负,立志除暴安良,表现出反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精神。

1923年,吴山民从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又进入北京政法大学政治经济研究所学习。在校期间,受老师中共党员于树德的影响,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深受《新青年》《向导》等革命书刊的影响,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其间,吴山民还到北京大学选课旁听了两年。

从北京政法大学毕业后,吴山民在上海、哈尔滨当了两年的法院书记官。1927年夏,因阅读、传递进步书刊被当局查究,吴山民潜逃回杭州,并寄住于杭州。在杭期间,吴山民接触和联系了当地的共产党组织,并为党做过一些工作,后因党组织遭到破坏而失去联系。

1928年4月,吴山民参加浙江省文官考试被录取,被委任杭属新政指导员、省民政厅科长。1929年5月,吴山民出任定海县县长。后来,六横岛农民因反对“土地陈报”而发动暴动,吴山民因“镇压不力”被免职。

1933年,吴山民被江苏省政府主席陈果夫的秘书、义乌同乡何仲箫聘为助手,后担任陈果夫秘书。因为在日常工作表露出向往共产党的言行,吴山民在陈果夫眼里有了“共党嫌疑”。1937年秋,当时的江苏省会镇江沦陷前夕,江苏省政府迁往内地,吴山民就以探望妻儿为由请假回家。从而脱离陈果夫。

1938年春,吴山民得到当时主张抗日的浙江省主席黄绍竑赏识,出任义乌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副主任兼战时政治工作队队长。当年十月,因成绩突出擢升为义乌县县长。

义乌抗日救亡运动红红火火地开展,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一股反共高潮。义乌反动势力将吴山民视为严重“左倾危险分子”,有重大的“共党嫌疑”。1939年9月,国民党反动势力将吴山民调到湖南省南岳干训团受训,实质上是进行监视审查。1940年2月,吴山民返回义乌,即被宣告撤去县长职务和开除国民党党籍。面对困境,吴山民坦然发表《告全县民众》书,号召全县人民“发挥不甘屈辱的抗敌情绪”。

一腔坚定爱国情 无惧生死举义旗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义乌也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但吴山民对国家大事,对中国共产党的安危,始终怀念在心。

1942年5月,义乌、金华、浦江等县相继沦陷。中共义乌县委书记肖江和委员杜承钧(杨广平)邀请吴山民公开共举义旗,抗日保家乡。吴山民义无反顾地响应党组织和中共义乌县委关于开展敌后武装斗争的决定,主动把家中三支短枪献给抗日游击队。

紧接着,吴山民积极支持中共义乌县委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并和中共义乌县委领导成员一起筹建抗日武装,协助组建共产党领导的第八大队。由于他的崇高威望,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广泛发展,吴山民在义西的上溪、下宅、斯何、黄山、长富和金东的傅村、杨家等地,呼吁乡亲们和开明士绅,团结一致抗日,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爱国人士纷纷响应,有枪出枪,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力出力,众志成城,金义浦地区抗日武装斗争风起云涌。

得到了广大群众、爱国民主人士的拥护和支持,1942年7月金东义西抗日自卫大队(后称八大队)成立。为掩护党领导的这支抗日队伍免受日伪顽三方夹击,部队挂靠“国民党钱南军别动第一支队第八大队”作为番号。当时群众常常把第八大队称为“吴山民部队”或“西联吴部”。

为解决部队的粮饷、枪支弹药不足的问题,吴山民四处奔走,动员社会名流、富户出钱出枪、捐粮献帛,为第八大队提供后勤支持,使这支抗日武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到六个月,人数增加到三百多人,为抗日的胜利立下不朽功绩。

无论环境怎样恶劣,怎么困难,吴山民始终与共产党同甘苦共患难,抗战决心不变。日寇拉拢吴山民不成,即发动了数次大规模残酷的扫荡,二次上山搜查,吴山民的家也曾二次被烧。

日本人在里美山村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但吴山民抗日救国之心仍岿然不动。用他的话说“欺压愈烈,抗争愈猛”。据介绍,由于吴山民在八大队成立前,已将家产田地、山变卖筹资成立抗日武装,家被烧后重建资金缺乏。如今吴山民故居的重建也是在根据地军民齐心协力动手下完成的。

一颗不变向党心 殷殷丹心照汗青

抗日战争结束后,新四军浙东纵队奉命北撤,有许多民主人士脱离了部队,而吴山民坚决跟共产党走,随军北上到达山东解放区。1946年5月,经谭启龙、何克希两人介绍,被批准加入中共成为正式党员,先后在山东省政府、实业厅等任职。1948年9月济南解放,参与接管工作,任济南市特别法院院长。1949年春,他随陈毅渡江南下,担任上海市军管会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1950年3月,因吴山民对浙江情况熟识,被调回任浙江省政府委员,筹建省人民法院,任院长。8月,吴山民参加浙江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协商委员会委员。此后,又相继担任了政协浙江省第一届常委、副秘书长,第二、三届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吴山民知识面广,社会经历丰富,善于做统战工作,从事政协工作利于发挥他的优势。在政协工作中,他在团结中上层爱国民主人士方面做了不少工作。1951年4月,他交叉参加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当时民革浙江省筹备委员会成立不久,亟待巩固和发展组织,经吴山民联系,在1951至1952年中,筹委会在省交通厅、工业厅、财政厅,省税务局、盐务局等省级机关和学校建立了10个支部,为民革省委会奠定了组织基础。

1977年3月25日,吴山民病逝,时年76岁。1978年4月,吴山民的夫人抱病将他的骨灰从杭州护送到家乡里美山安葬。如今,掩映在里美山山麓苍松丛中这座简朴文雅的低矮墓地,成为人们深切缅怀他英名的一种寄托。在每年清明前后,前来扫墓的中小学生、革命前辈、干部、农民络绎不绝。他的坟墓与苍松翠柏一样常青,受到老百姓的敬仰和长久怀念。

全媒体记者 骆红婷 文/图

2021-07-08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35322.html 1 3 吴山民:“红色县长”的爱国一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