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陈健贤
本报讯 “随着数字化改革不断推进,进一步打通了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盲点、堵点。‘云诊所’一期运行10个多月以来,深受广大一线医疗工作者及患者好评,看病不用再浪费时间找病历,数据都在‘云诊所’里。”7月5日上午,市卫生监督所医疗与职业卫生监管科科长王海强通过“云诊所”监管平台查看各诊所诊疗及用药情况,他告诉记者,“云诊所”二期功能正在抓紧开发中,投入使用后,中小医疗机构将进行四色管理,看病也有“大众点评”。
2019年,我市实行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审批制度改革,“两证合一”、宽进严管,社会化办医快速发展,各类医疗机构增至1000余家,其中门诊部、诊所多达664家。去年,我市针对社会办中小医疗机构存在的问题,开发运行“云诊所”系统,同年8月,“云诊所”正式投入使用,使广大中小医疗机构实现病历电子化和处方电子化,为数字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7月2日上午,傅医生如往常一样赶到傅素莲诊所准备为病人看病,她打开电脑上的义乌市“云诊所”服务监管平台 ,通过人脸识别后登录“云诊所”,就诊病人之前的记录一目了然,傅医生很快就了解了病人的用药情况。“以前的纸质病历都不易存档和查找。自从有了‘云诊所’,查找病历变得很方便,还能在‘云诊所’上看到病人以前的就诊记录。”傅医生说,“云诊所”还实现了机构的审批注销、人员的注册变更在系统上实时提示,同时设置人脸识别等身份认证,保证实名、实人登录操作,这对于诊所以及一线医疗工作人员都起到了监管作用。
据统计,目前“云诊所”已部署至664家诊所及门诊部,通过该系统接诊25万余人次,填写病历24万余份,开具处方23万余张。王海强说:“‘云诊所’一期功能上线后,不仅建立了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系统,还开发完成发热病人自主申报,利用信息数字化手段开展‘非现场精准执法’,实现24小时全天候实时监管,让市民看病省心更安心。”
根据数字化改革进程,“云诊所”二期功能正在抓紧开发中,依托市大数据集成中心,综合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整合业务流、技术流、数据流,分别在治理端、机构端、群众端形成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功能。届时,各个中小医疗机构将进行“大众点评”。
王海强介绍,二期功能增加了医疗机构四色管理、智能预警等。我们将对医疗机构开展由低到高依次为“红、黄、蓝、绿”四色评级,并在平台中显色展示,将此作为对诊所的家医签约、医保准入、社区激励、重点监管、停业整顿的依据。智慧预警功能则可针对不合理用药、超范围经营、三天未正常使用等风险进行预警,实现“非现场精准执法”。这些功能预计9月底前上线,届时市民可以通过“健康义乌”App查看四色地图,就能知道各个医疗机构的基本信息和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