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育

中科院老科学家和“最美科普人”接受商报小记者采访时寄语

让科普之光照亮未来 让科学精神代代传承

△小记者采访老科学家潘习哲。

△小记者采访老科学家石磊。

△小记者采访“最美科普人”陈土福。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为庆祝第5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由市科协举办的2021年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巡回报告会暨第四届“最美科普人”颁奖仪式,于6月7日在森山健康小镇中国铁皮石斛博物馆(浙江院士之家)隆重举行。市科协特别邀请了中科院石磊、潘习哲两位老科学家做科普主题报告,并为第四届“最美科普人”颁奖。

据介绍,石磊老科学家是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副团长,是中国航天报社原总编辑、高级记者、科普作家,现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国防科普委员会副主任。从事航天新闻出版工作30多年,长期研究航天发展历史,多次参加导弹、火箭、卫星研制发射的新闻报道,全程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飞船研制发射的采访,策划组织中国火箭发展历程、载人航天工程和嫦娥工程的科普图书编写,写作航天科普图书30多部,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这一次,石磊老科学家为义乌的学生和科技工作者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神奇的载人航天》的科普报告。

潘习哲老科学家是中国科学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研究员,原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站长,曾任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中巴卫星)地面系统副总指挥兼副总设计师,国家减灾委减灾卫星办公室专家组组长,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副理事长,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战略专家组成员。参加了我国第一座遥感卫星地面站从筹备、建设到运行的全过程。获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为了这次与老科学家面对面采访交流的难得机会,义乌商报小记者团特别组织了一批“采访小分队”,化身为“小小科普家”,聆听科普报告,见证颁奖仪式,并现场采访了石磊、潘习哲两位老科学家以及第四届“最美科普人”代表之一的陈土福老师。当小记者们通过采访了解到,今年快70岁的石磊老科学家每年要到全国各地做100余场的科普巡回报告,而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潘习哲老科学家每年到全国各地居然要做120多场科普巡回报告,小记者们一个个都惊呆了!教师出身的“最美科普人”陈土福老师退休后主动加入科普讲师团科技志愿服务队,在科普战线上老骥伏枥、不遗余力!通过面对面的深入采访,小记者们深深感受到了老科学家以及“最美科普人”身上那种为科普宣传不辞辛苦、不遗余力的精神斗志,明白了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工作、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重大意义。小记者们表示,原来科普工作者如此崇高,科普宣讲工作如此重要,自己不但要做好一名小记者,也要做好一名“小小科普家”,听从老科学家教导,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科普宣传作贡献,让科普之光照亮未来,让科学精神代代传承。

陈红盛 文/图

2021-06-15 中科院老科学家和“最美科普人”接受商报小记者采访时寄语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276897.html 1 3 让科普之光照亮未来 让科学精神代代传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