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林晓燕 文/图
1920年4月底,陈望道在家乡分水塘村老宅简陋的柴屋中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
今年5月底,石成国在荷园小区家中狭小的地下车库用时一百多天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百米长卷的手抄。
6月4日上午,记者在江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见到这位出生于1948年的老人时,社区工作人员正在现场帮他腾放置长卷的场地。“好的”“OK”……眼前的石成国精瘦、健谈,肢体语言丰富,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一些。
“哥哥字写得很好,可能受他影响,我从初中开始就比较喜欢书法。”石成国说,那时家里条件并不宽裕,没有人教,更多时候是靠自己琢磨。后来,他主要靠临摹字帖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一直坚持了四十多年。这期间,他还有幸得到了一些书法前辈和大师的指点。
年轻的时候为生计奔波,之后又忙于工作家庭,等到退休后,在书法界享有一定声誉的石成国终于可以把更多时间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书法创作上来。“不走寻常路”的他,曾把自己的“和美家园”书法展“搬进”家里,让书法艺术悄然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
“我这人就喜欢别出心裁,喜欢尝试一些新的创意。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翻译者陈望道又是我们义乌人。”今年正月,石成国忽然萌生了“抄写《共产党宣言》创作百米长卷献礼建党百年”的想法,并立即行动起来。
“上个月二十六七日完工后,马上拿去装裱,今天上午刚刚弄好送过来。”石成国介绍说,这幅《共产党宣言》书法长卷长约128米 、宽约0.7厘米。提及过去一百来天的创作过程,他感慨万千——
“一笔一画,逐字逐句,精神高度集中,一字写错,整张都需重写。”
“经常写得手麻眼涩,有时看字老花镜都不顶用了,就拿放大镜。”
“除了写字其他什么事都顾不上,累了闭眼眯一会儿,饿了就泡方便面吃。”
“最后一句话写完后,眼泪水立马涌出来,很兴奋,也很激动。”
“以前义乌城区就那么点大,一条朱店街,一条县前街……再看看现在的义乌,路宽楼高,城市变得越来越美,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有味了。”从农村到城市,从租的小单间到现在住的宽敞大楼房,自己衣食无忧,儿女事业有成,对于今非昔比的生活,石成国感触颇多,“我们要饮水思源、心怀感恩,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多做贡献。”
“房子旧,停车难,开放式老小区又不好管,但社区的努力我们看在眼里,尤其去年下半年倡导‘有事找社区’以来,给居民解决了不少烦心事。”采访中,石成国多次对江滨社区为民服务的情怀和办事效率点赞。他说,在此次创作过程中,社区也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石老师此举很有意义,也充分体现了社区居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江滨社区党委书记王虎表示,接下来,社区将以此为契机,结合建党百年主题组织开展书法长卷的观摩、学习、宣讲等活动,积极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广大辖区居民、青少年爱党爱国热情和干事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