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人文

传承弘扬“长城精神”

千里祭奠长城义乌兵先人

现场奏乐、诵读,长城义乌兵后裔和义乌的代表,分别向先人上香、磕头、祭酒,整个仪式庄严而隆重。

义乌兵后裔许国华,用最高礼仪,为来自家乡的人们披上黄绸带。

义乌兵后裔扭起秧歌,迎接家乡的人们。

▢ 全媒体记者 吕斌 文/摄

日前,河北秦皇岛驻操营镇板厂峪杨来楼前,一场意义特别的“祭奠长城义乌兵先人”仪式正式拉开序幕。来自义乌的“千年守望”长城摄影创作组、大陈镇等义乌方面代表和秦皇岛董家口、城子峪、龚家楼村、辽宁绥中县立根台村等长城沿线村落的义乌兵后裔代表参加此次活动。

现场村民们身着仿古服装,手执明式仪仗自发列队,敲锣打鼓迎接家乡的人们。盛大的“祭奠长城义乌兵先人”仪式现场,奏乐、诵读《祭长城将士文》,长城义乌兵后裔和义乌的代表,分别向先人上香、磕头、祭酒。在场人员向当年浴血奋战、艰辛戍边的先人鞠躬行礼,告慰英魂,整个仪式庄严而隆重。

据了解,自2010年11月板厂峪的义乌兵后裔许国华带领许氏家族成员去义乌许宅村寻根祭祖并缔结为亲情友好村后,两村之间的联系就始终未断。许宅村与板厂峪的许氏一门,是“根”和“枝”血浓于水的关系。

“感谢义乌家乡亲人们的深情厚谊,千里前来祭奠长城义乌兵的先人。现在南方有家,北方有家,都是一家子,愿我们每一户都‘家和万事兴’。”这是不少在场义乌兵后裔的共同心声。

据了解,400多年前,来自义乌的将士们随戚继光北上,作为明代戚家军骨干精锐的义乌兵筑守长城,为修筑司马台、老龙头等城墙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之后长期坚守在从山海关到居庸关西的敌台。他们以敌台为家,繁衍生息,后在长城脚下发展为一个个义乌兵后裔的自然村落。

现在河北、辽宁长城沿线一带的村落,还有一些特殊习俗延续至今,每年四、五月份,当地村民会携带祭品,到长城脚下去祭奠先人,然后领着孩子们到祖先当年戍守过的敌楼上走走看看,意为“逛楼”,这种习俗400多年来代代相传。

2021-05-30 传承弘扬“长城精神”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22123.html 1 3 千里祭奠长城义乌兵先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