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王婷 通讯员 黄梦娜
本报讯 为扎实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全周期“一件事”改革,市场监管局积极落实特种设备“特种设备码”赋码工作,按照“件件赋码”和“时时扫码”的要求,力求实现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检验、使用全周期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已赋码24894台,占全市设备的85.41%。
“特种设备码”指的是特种设备编码,由版本、编码体系标识、主码三部分组成,对在义全部在用设备实施全周期赋码管理,相当于给特种设备装上了“身份证”。
“这次‘赋码’相当于给内部的特种设备监察系统做了一次清理,把已拆除未注销、已报废未注销、已移装未注销、已搬迁未变更的特种设备全部做一次梳理,可以有效解决特种设备数据不全不准的问题。”赤岸市场监管所负责人表示。
自开展特种设备“特种设备码”赋码工作以来,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就赋码标准、规则、流程等展开学习研究,并组织各辖区内企业负责人召开“特种设备码”赋码专项培训会,做好动员培训工作,并积极推进义产新增设备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40多度的车间内,在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指导下,几个车间工人正在对特种设备进行赋码。“通过扫码,可以清晰的看到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信息、检验信息、维保信息等基本信息以及扫码记录等其他信息。”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科负责人表示,以数字化赋能做深三服务,特种设备码赋码是其中重要一环。数据是系统运行的基础,赋码工作可以更快速、更全面的对存量数据进行更新,为浙江特种设备在线系统的上线夯实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