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 讯 员 龚琴娟
全媒体记者 柳 青 文/图
缠花仙鹤、琉璃竹叶、枫叶型荷包、双面绣扇子……十多款汉服配饰一一展出,展位前瞬间围满了同学。这是日前发生在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校园汉服文化节上的一幕。
记者了解到,展位上的汉服配饰均出自该校形象设计专业高二学生陈家乐之手。从对汉服感兴趣到自创配饰品牌,他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缘起 由一部电视剧衍生兴趣
初三时,热播电视剧《延禧攻略》里精美的绒花吸引了陈家乐的注意。经网络搜索,他发现,现实中有很多汉服爱好者,生活中也有很多汉服元素的传承。当时,陈家乐便尝试着去制作电视剧里的配饰,但成果不甚满意。
为了能继续对汉服文化的喜欢,中考后,陈家乐选择到机电技师学院学习形象设计专业。学校里,擅长舞台妆的班主任施张炜老师、酷爱汉服文化的薛雪老师、沉迷银质饰品制作的吴飘扬老师……各有所长的教师团队开阔了陈家乐的视野。在学校素描、速写、色彩等美术课程“加持”下,陈家乐的水平更是迅速提高。
2020年初,因为疫情宅在家中的陈家乐看到抖音里有不少人售卖手工作品,也试着上传了几个样品,没想到真的有人来下单。到现在他还清楚地记得,第一个成交的单子是个枫叶形状的荷包,买家从陈家乐提供的图片中选定样式,寄来面料定做,后来因为面料有剩余,陈家乐大方地多做了一个荷包送给买家,还激动地赠送了发簪、发冠、钗子等好多小玩意儿。
备受鼓舞的陈家乐一发不可收,随即沉迷于各种设计、制作中。家门口的桂花树、院子里的栀子花……都会激发他的创作灵感。除了使用普通材料外,他还尝试将蚕丝、超轻黏土、树脂黏土等材料混搭,利用不同材质的独特性让作品更具生命力。
为了吸引更多网友的关注,陈家乐不时会上传自己制作时录制的视频,或直接开直播制作配饰,服务范围也扩展到了来图定做或根据客户的构思绘图制作,还有了自己的配饰品牌。
热爱 想让汉服文化不断传扬
随着学习、研究的深入,陈家乐涉猎的范围从头饰发展到项圈、手链、扇面画,之后又尝试了无骨灯制作和双面刺绣等非遗文化。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通草”“岫玉”“缂丝”等词语从陈家乐嘴里不时蹦出,让人“不明觉厉”,“手作达人”的称号也由此渐渐在师生中传开了。
此次校园汉服文化节的组织者薛雪老师是在学校一次晚会上看到了陈家乐的一套绒花作品,才知道学校里竟然有这样的“宝藏男孩”,说什么也要请他来参加活动。看看自己当宝贝一样珍藏的双面绣扇子还不如陈家乐做得精致,薛雪笑着说:“那时候不是不知道陈家乐嘛!以后就找他定制了。”
在老师、同学、家长的助推下,目前,陈家乐的抖音号已经有了上千名粉丝,买家也从新人变成了“回头客”,有的还经常会推荐朋友来购买。“知道我还是个学生,很多客户很惊讶,有的会说‘这么小就做得这么好’‘好像什么都会’之类的。”陈家乐挠挠头,笑着说,“我卖的东西也不贵,主要是为了锻炼自己。”
陈家乐是义亭镇缸窑村人。对于孩子的选择,爸爸妈妈都很支持,不但在家中给陈家乐设置了专用的作品展示柜,还支持他到村口去摆摊。“缸窑村是3A级景区,我希望将来能在村子里开个工作坊,传播汉服文化。”陈家乐说。
班主任施张炜很喜欢陈家乐身上的那股子钻研劲,他希望陈家乐不要止步于做一个普通的手艺人。“我会建议学生多去博物馆、展览馆看看,就是希望他们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厚艺术素养,培养创新能力。”这是他对陈家乐的期待,也是他对所有学生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