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张云飞
本报讯 不用土壤,无需阳光,在室内就可以种出作物,是什么农业“黑科技”可以让农民摆脱“靠天吃饭”的过往?4月16日,在义亭镇缸窑村的现代农业智慧种植园内,记者看到,蔬果长势喜人。该种植园借助智慧云平台实现园内生长环境实时检测,系统自动化精准管养。
据了解,坐落于义亭镇缸窑村的现代农业智慧种植园,占地约2500平方米,投资950万元,于2020年11月初开始正式运营。它是义乌首个无土栽培产业园,依托义亭镇政府的政策支持,进行农作物的无土栽培研究。
“它是一个室内全人工光型垂直植物工厂,可种植蔬菜、花卉、香料、瓜果等全品类作物,年产量可达75吨,日均产量约200公斤。”该项目负责人丁燕平介绍,目前园区生产的包菜、柿子等作物已经进入市场销售。
植物工厂在整个无土栽培过程中采用的是智能数字化技术,控制系统可以灵活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工作人员只需要准备好营养原液,通过智能调配设备,科学配比的营养液会在培养基里自动循环。研究人员还会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调整LED灯光,最大限度模拟作物原生成长的生存要素。
数字化无土栽培可以避免恶劣天气对农业的冲击,减少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并最大限度突破了空间限制,将作物从田野搬到室内。接下来,植物工厂将继续致力于无土栽培技术产业化,让农业融入城市生活。
今年以来,义亭镇以“1+3+4+X”谋划农业农村发展,依托“红糖飘香”精品线,集聚若干农业重点项目,覆盖“米袋子”“菜篮子”“糖罐子”“果盘子”,打造智慧农业产业园,形成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