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文/摄
连日来,苏溪镇领导干部夜访到家,进村入户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结合村社的发展实际以及人居环境治理等中心工作,征求群众意见。同时,借着建党百年的东风,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在走访中讲述党的历史,在走访中收集群众的呼声,在走访中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察民情 访民意
4月7日晚上,苏溪镇新中村党群服务中心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就是由苏溪镇主要领导、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夜访组。他们与数十名村民代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学习讨论,村民们心中的大石也落了地。
“第二批旧改工作是我们村的‘老大难’,今晚镇里主要领导带队过来夜访,学习党史,解说政策,给我们村两委打了一剂强心针。”新中村村党支部书记胡小伟说,该村首批旧改于2006年启动,因时间跨度太长,第二批旧改政策发生了变化,三分之一农户悬而不决导致第二批旧改迟迟未能启动,成了村里140余户村民的心结。如今,镇干部进村明确了旧改政策,还锚定了旧改工作的时间节点,为村里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大增强了村两委工作的信心。
为扎实开展“夜访”工作,苏溪镇制定了《苏溪镇“夜访”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通过“1+X+Y”走访制、钉钉上报制和135销号制来完成“夜访”,形成工作闭环。“1+X+Y”走访制,“1”即镇主要领导,两位镇主要领导分别在周一、周三、周五,和周二、周四、周六牵头走访,互为AB岗;“X”即班子领导,每个班子成员一周走访两天以上;“Y”即共建委、社区干部每周走访一天以上,镇机关干部每周到联系的共建委、社区走访一天以上。钉钉上报制是指在走访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办理的应立即办理;暂时不能办理的,谋划解决办法;特别重要的,当晚报至共建委、社区负责人。每日走访后将问题记录在钉钉中,党政办梳理汇总后将重点事项呈报镇主要领导。135销号制是指镇主要领导审阅重点项目后,根据“135销号制”(简易事项1天办结、困难事项3天办结、暂无法办理事项5天形成初步方案)进行交办,对于不能办理的,应及时予以反馈。
办实事 解民忧
民情访到心坎里,民事办到家门口。过去“群众找上门”反映问题,现在干部“上门找群众”解决问题,这是开展“夜访”工作以来,苏溪镇六都村村民最大的感受。
“陈书记,我家楼上的雨水总是流进污水管道,雨污合流这可咋整啊?”晚上6时许,见村两委上门,六都村村民陈刚开门见山说出了自己的烦心事。“走,带我们上去瞧瞧。”六都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志刚说着与陈刚一同上楼查看,现场当即拍板,“明天一早我们就联系水电工上门整改,如果施工有难度,我们再反馈到‘五水共治’办。”
话音刚落,夜访组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家。记者注意到,陈志刚的手中,拿着一张六都村二季度“两问大走访”的意见收集表,上面罗列着23件村民反映上来的“关键小事”,每走完一家,他就在上面做好标记。
“以前村里收集上来的问题需要先由村民代表和党员干部投票表决再行处理,开展‘夜访’工作后,我们每天走访五个农户,事急从权,得到村民的广泛好评。”陈志刚说,“夜访”的工作模式,正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朝着农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不断探索前进,为农民谋幸福,为乡村谋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