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文

“遗珠”重拾绽异彩

尚阳珠灯的前世今生

自下而上看珠灯别有一番风味。

大珠灯全貌。

毛海宾检查珠灯破损处。

修补后较为完整的串珠。

▢ 全媒体记者 王佳丽 文/摄

古墙悠悠,旧瓦重重,每一天,都有慕名而来的游客踏入赤岸镇尚阳村小小的砖厅内,只为目睹厅内高高挂起的红色大珠灯,瞻仰它的浩荡威仪、它的蓬勃生机。只需一眼,相信很多人都会对珠灯“一见钟情”,钟情于它高大外表下那精致的设计,赞叹于它瑰丽灯光下蕴藏的文化,好奇于它如何百年来能完整而优雅地重现眼前。

前些日子,微博知名博主遗产君发了一条关于珠灯的介绍,再次掀起了网友对这一文物的热捧与赞叹。遗产君附上了大珠灯的九张照片,网友看后纷纷表示“美到震撼心灵”“真美,画中灯有了实体”“可以想象古代的元宵灯会是何种美景了”……对珠灯的赞美之辞越多,珠灯就显得愈加神秘莫测。前几日,伴着云雾缠绵的天气,记者踏上了珠灯的探索之旅。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过去,又将迎接哪样的未来?

在古村旧厅中找回历史遗珠

春的气息渐浓,落雨之下,尚阳村在云雾缭绕下渐展身姿,沿途的油菜花随风欢动。远远望去,大寒尖下,藏风聚气,山拥水绕,尚阳古村犹如一轴传奇画卷,满是道不尽的韵味、说不完的故事。相传,有一条发源于高陂山的溪流自东向西流经尚阳,潺潺于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户依水流而建,水流伴户而行,或急或缓,或湍或潺,这道清澈见底的水流,让尚阳村变得灵动而丰润。谁能想到,就是在这个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子里,历史遗珠“珠灯”得以重见天日。

尚阳原本有大小厅堂十八个,多为清时期建筑,现存下来的有至斯堂、承德堂、荣华堂、六行堂、光裕堂、树滋堂、绍衣堂、敬修堂、崇德堂等十六厅,其中最古老的厅堂距今已有800年历史。“村里的厅堂多集中在尚阳老街两侧,我们统计过,村里现在保存的清代、民国的老房子,面积有4万多平方米,而陈列在光裕堂(即砖厅)的大珠灯就是镇村之宝。”尚阳村党支部书记毛海宾告诉记者。

对于珠灯的来历,村中之人基本都能说出一二。据毛海宾介绍,这盏大珠灯得以重现,还要归功于毛祥鑫老人。在2014年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的建设中,毛祥鑫老人向当时的村支部书记提起,尚阳村有一盏巨大的珠灯,在“破四旧”的时候被当时的有识之士藏起来了,大珠灯可能还在。消息一出,全村一起开始找,无论是村中祠堂还是大小各厅,都没能找到珠灯。最终,村民们在村里旧厅的阁楼上发现了这盏在黑暗中静默了近60年的大珠灯,同时找到的,还有八盏八角灯。“旧厅的阁楼没有楼梯,一般也不会有人特意上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珠灯就被人遗忘了,幸好当时村民拿了爬梯架上去瞧瞧,才最终被找到。”毛海宾感慨道。

大珠灯刚被找到时,积满了厚厚的灰尘,不少地方的钢丝已经锈断,珠子散落下来,零件都已不齐全。村民们还发现,旧厅阁楼上,这样积满灰尘的箱子足足有六个,这些箱子分别装着珠灯的灯罩、灯芯、灯饰等部件,一件件拿下来清点都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我小时候也见过大珠灯,大红色的灯罩,琉璃般晶莹剔透的灯光,非常好看。后来就没再看见,我对珠灯的印象就只有这些了。”尚阳村文保员毛永义回忆道。毛永义今年63岁,对珠灯的印象只停留在很小的时候,他表示,村民们很多都只是听说过有珠灯的存在,但从来没见过,如果不是当年重新找到了珠灯,恐怕如今的孩子们都不知道珠灯的模样,也感受不到当年元宵佳节村中的仪式感。

珠灯的重现,让这个原本沉寂的古村落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镇村之宝,珠灯的款式新颖别致,独一无二,但如何将珠灯重新修缮好,并让其恢复原本的功能,成了村干部们最关切的一件事。

在修缮“筋骨”中探索前世传奇

砖厅的中进内,大大的珠灯挂得方方正正。沿着珠灯串珠的纹路细细抚摸,总能感受到后人在修复珠灯时心怀的满满诚意与细细呵护。细看每一串珠灯,其珠子流苏的衔接处略有不同,问了毛海宾才知道,修复这些珠子的过程并不简单。

过去,尚阳村是义乌西南角偏远地区的商贸聚集地,其中尚阳老街就是当年义乌最为繁盛的集市之一。历经千年,尚阳村的村民们都养成了一身朴实勤劳、聪慧能干的本领,这也为珠灯的修复奠定了扎实的手艺基础。

当年,珠灯被发现后,为了使其不至于在历史长河中消失,尚阳村两委决定成立大珠灯抢修组,并请来做珠灯的大师和村里3名心灵手巧的妇女一起钻研修缮珠灯。当时,整个灯的骨架没有大碍,灯的大致轮廓清晰可见,但想要恢复灯的原貌,难度依然很大。“珠灯分装在箱子里,翻开一看,里面全是老鼠屎、鸟屎、灰尘,都分不清哪些是珠灯零件了。”当年参与抢修珠灯全过程的朱新仙回忆道,抢修虽然是将珠灯拼装回去,实际做起来却困难重重。

朱新仙说,大珠灯的款式在村里独一无二,她们从没见过,打听了很多地方,听说东阳有类似珠灯的样式,抢修组便第一时间赶去东阳参观学习。“东阳花灯串的是新珠子,款式差不多,这珠子款式我们自己家里也有,少一些也能补上,但是串珠的手艺难度大,我们只能回来自己再研究。”朱新仙说,当时她们只参观了样子就从东阳回来了。

漫长的修复之旅这才刚刚开始。回来后,朱新仙照着原来的款式,跟着师傅学习串珠帘。最让她感到艰难的是,每次串珠子之前,都要先用水把每一颗珠子上的老鼠屎洗干净,等珠子沥干水并风干后,才能拿来串珠帘。刚开始她还总是串错,一旦串错便前功尽弃,只能拆了重新串。有时候,有些珠灯上的珠子不够,朱新仙只能再去市面上购买差不多款式的珠子拿来串,有些角度珠子不好串,她便拿白线充当原材料串珠子。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朱新仙等人三个多月的努力付出下,大珠灯最终完整复原,并重新挂在了砖厅的中进之上。

细看珠子的衔接处,白白的线头依稀可见,修补的痕迹也成了珠灯如今的新特色。“虽然不能完全复原珠灯原貌,但能参与其中并修复珠灯,使其成为村里的宝物,就感觉一切努力都值得。”朱新仙说。文保员毛永义记得,珠灯上有几个地方的原材料都已腐蚀或不见,比如灯罩,以前珠灯的灯罩用的是红色琉璃的材质,现如今改用红色的塑料灯罩;过去珠灯用的是蜡烛,而现在改用电灯。在一修一补之间,珠灯已迈入了新的时代。

至于灯的来历,村里也试图搞清楚,但村志上也没有记载,村里老人有的说是大户人家千金的嫁妆,有的说是某位太婆亲自所串……但无论如何,这盏大灯都已在修缮“筋骨”中走过了“前世”,它正以新的面貌,迈向全新的未来。

在传承发展中守住文明血脉

这件被尚阳村称之为“传奇”的文物珠灯已有400多年历史,其灯形之巨大、艺术之精湛,绝世独有。且看这大珠灯,直径为2.2米,高为3.6米,由120多万颗玻璃珠串成,重达189公斤,简直无法想象花了多少人工才能完成。整个珠灯中间,串联着的3盏大灯称娘灯,周围串着6串半连的琉璃灯,寓意大大六顺、四季平安。6串珠子分别用各色玻璃珠串的诗联是“彩连川泽媚,何愁帘月尽,胜似宜春苑,还同不夜城,光射斗牛平,自有宝珠明”。这些诗句犹如天工奇巧之作,绝非一人之力、一己之技、一日之功能成就的。

砖厅内,当毛海宾将珠灯的开关打开,瞬间整个厅堂变得富丽堂皇,红色的光线将珠子上的诗句映衬得闪闪发亮,就连最不起眼的娘灯也变得出挑而精致,内部生锈的斑点也不再显形。细细看珠灯的每一处角落,细长的珠帘映衬着红色的灯光,珠子串成了一个个“花骨朵”。近看,中间娘灯上串着“月、晋、花、灯”等字体,细看有生趣,每一个珠子都暗藏玄机;远看,高大气派的花灯立于厅堂之上,由上而下垂挂的珠灯,似一朵盛开的红花,令人赞叹不已,真乃当世之杰作。

“老毛,珠灯最上排有一个字凹进去了,看不出来,需要修补一下。”细细观察一番后,毛海宾又给砖厅管理员毛协良打了个电话。原来,珠灯的娘灯上方,用珠子串联的“应、珠、光”等字体中间少了一个字,需要及时修缮。毛海宾告诉记者,平时,由毛协良负责珠灯的修缮与管理,哪里珠子散了,哪里灯泡坏了,他都会负责修理,同时,他还负责村子的消防安全工作,包括砖厅珠灯的防火安全。

传统文物的保护利用,本质上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合与发展,只有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才能守护传统文脉。村里的老人们回忆,过去,尚阳村旧厅是一个经常举行传统仪式的地方,每到大年三十夜,村民们会在这里迎花烛。而每到年初九晚上,全村都在这里举行迎胡公仪式,旧厅中间放着胡公,前面放着花烛,后面点上香盒,村民们前拥后挤前来拜胡公,保佑来年诸事顺遂,身体康健。老人们还记得,最有仪式感的,还是在元宵佳节之际,旧厅前挂上大珠灯,一“灯”百应,村里家家户户门前挂上花灯,形成了全村星星点点、灯火通明的壮丽景观。“那时候还有抬花灯,村里每个厅都有灯,一个厅一种文化。”毛海宾说。

为了将这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村里将珠灯挂在砖厅内,每到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大小节日,村里都会将珠灯点亮,映衬着村庄周围的点点灯光。这盏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的时光之“灯”,也将过去村民对未来村庄发展的美好祝愿传达到现在。其实,保护与传扬珠灯,只是尚阳村保护历史文化之路中的小小缩影。随着传统村落保护建设工作的大力开展,每个村民都身负文化传承与文物保护的重任。那一盏盏“珠灯”,都将在村民们的参与度与责任感中,在一点一滴的保护中守住乡愁、寻得归处。

2021-03-24 “遗珠”重拾绽异彩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03570.html 1 3 尚阳珠灯的前世今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