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人文

吴璀云:

笔耕不辍守初心 翰墨飘香话传承

窗外阳光明媚,窗内墨香盈盈。日前,笔者走进城西街道新港村村民吴璀云的书房,只见室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长案上有一幅刚刚完成的书法作品。引着笔者坐在桌前,泡起清茶,吴璀云笑盈盈地讲述着自己的艺术之路,以及自己对书法的热爱。

自学书法 笔耕不辍

吴璀云出生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亲都是农民。他从小喜欢写字,每年一进腊月,村里就有人来给乡亲们写春联。小时候的吴璀云就认真地看着他们书写。长期的熏陶,使吴璀云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为酷爱,所以坚持。”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练习和不懈努力,洒下他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初中高中期间,学校每期黑板报都出自我的手。”吴璀云告诉记者,现在他是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义乌市书协理事。

偶然一个机会,吴璀云参加义乌千人书法大赛,出人意料地获得了二等奖。“当时只是试试的心态,居然还拿到奖项。”从此,吴璀云深深地爱上了书法,经常没日没夜地习字。

吴璀云说,他19岁开始练习书法,一直没有停过笔,每天无论再忙,都至少练习半个小时。他经常在旧报纸、水泥地上练,即使在田里干活,歇息的时候他也要拿着树枝在地上比画,琢磨字的间架结构。

闲暇时间,与朋友相约旅游,他无心赏景,总是在名山门牌或书法石碑前欣赏,揣摩先辈书法家留下的印记,体悟古人当时的情境、心境、运笔方式,从而达到与古人对话的境界,体会其书法艺术的精髓。

持之以恒 奋力遨游

书法的意境在于理,在于勤,在于恒。

多年来,吴璀云一直在书海中奋力遨游。他经常和一些书法爱好者一起学习,钻研书法,也时常独坐书房,静心习练书法,其中的乐趣,无以言表。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书法中,他不懈研修书法的奥秘,从中领悟到书法艺术是学无止境的。

“在我看来,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任何其他文化代替不了的。”吴璀云积极汲取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经典,对二王赵米书法情有独钟,如今也是颇有心得。一幅《七里滩秀水迤逦来》,他从古帖入手,得二王赵米等诸家之长,运笔抑扬顿挫有力,谋篇布局张合有度,笔锋恣横恰当,气韵酣畅淋漓,赏阅耐人寻味,不失为一件鼎力之作。

临帖最见功夫,也是一辈子的事。吴璀云说,临帖时应选择经典的字帖,才能临好帖,若不重视临帖或选择不经典的“独创门派”字帖临,可能会事倍功半。

好的书法作品,一是点画精到,二是注重兴趣、情感的流露。书法中情感的流露,是对经典的传统文化的探索,对知识体系、人品、阅历的综合表露。吴璀云常说书法一要忠于经典文化,二要持之以恒,一切不可急功近利。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

服务村民 分文不收

2008年,吴璀云参加《全国书画艺术大展》与全国书法爱好者一起比赛书法,挥毫之间,赢得声声喝彩,并得了二等奖。从那以后,他的名字便在十里八乡传开了。

同村的人都知道吴璀云写得一手好字,近年来,一些素不相识的人通过朋友向吴璀云索字,他总是有求必应,分文不收。

“我们村有个传统,一般不买春联,都是自己买对子(联)纸,找人书写。”吴璀云介绍,如今村里许多年轻人喜欢书法,有的人写得也不错,一年下来免费写对联百来副。乡里乡亲的,村民找他写春联,是对他的一种信任,同时也是自己的一种义务,心里很高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吴璀云获得2012年“诚信稠江”浙江省硬笔书法大赛荣获银奖,第七届海峡两岸书画大展的作品《书法条幅》精英奖等诸多奖项。全国第九届刻字展中,其作品被央视养生频道收藏。

倾囊相授 无私授课

名气大了,除求字外,村民和学生等登门拜师的人也络绎不绝,吴璀云把自己的书法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他人。

每年的暑假是吴璀云最充实的日子。村里的文化礼堂设有暑假班,一些本村的村民和学生向他学习书法。

“有低年级的小朋友,也有高年级的同学,不论什么年龄段,只希望每个人都有收获。”吴璀云如是说,书法是国粹,尽己所能帮助喜欢书法的人在练习中少走弯路,也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传播书法艺术,挥洒墨香满商城。

学生小吴说:“练习书法对我来说好处很大,我每个暑假都回村里来学习。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须要说好一口流畅的中国话,写好一手好看的中国字,这才是做一个中国人必须要有的品质。”

谈及多年来学习书法的感悟,吴璀云说:“练书法讲究精气神,人活着也讲究精气神,帮助别人能让自己的内心充实、快乐。”

在吴璀云身上,似乎有一种永不停息蓬勃的朝气和活力。他深有感触地说:“人生短暂,希望在有生之年做点有意义价值的事,对于自己挚爱的书法永远在路上。要有唐僧取经一样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坚持不懈,不轻言弃。”

全媒体记者 卢丽珍 文/摄

2021-03-12 吴璀云: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99573.html 1 3 笔耕不辍守初心 翰墨飘香话传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