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骆红婷 文/摄
“爷爷,你的零钱够用吗?需不需要换一些?”
“我的五元币不多了,你们有换的吗?”“我一元钱硬币没有了,也帮我换一些吧。”
“来,给您!”
……
位于苏溪镇胡宅菜市场旁的一角,有几位志愿者,每天早上七点就准时来到这里,搭起了简易帐篷,手上拿着沉甸甸的零钱袋,准备“开张”营业,他们的工作就是给卖菜的市民兑换零钱。他们也是卖菜老人口中称赞的“移动零钱柜”。
胡宅菜市场旁有一些销售自产自销蔬菜的老人家,常年在这里摆摊卖菜。随着时代的发展,移动支付越来越普遍,卖菜的老人们还是延续着传统的现金交易,这也使得他们流失了很大一部分习惯移动支付的人群。
买菜没有零钱又不能移动支付怎么办?“移动零钱柜”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尴尬的难题,不仅可以进行零钱兑换,还可以为需要的群体提供移动支付代收。
“这个服务真的太好了,不仅能给我卖菜换零钱,还能帮我微信收钱,我也不用担心会收到假钱。”今年70岁的卖菜老人李奶奶开心地说道。
据了解,“移动零钱柜”这项志愿活动从2019年3月开始开展,由苏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村文化礼堂分部)、苏溪镇团委与义乌联合村镇银行共同举办。目前该项目注册志愿者143人,服务对象主要是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和不方便使用手机的群众,为基层有需要的老百姓提供移动支付代收、现金零钱兑换、假币识别、公平秤、预防金融诈骗等服务。
“移动零钱柜”志愿活动看似简单,坚持下来却是不容易的事。志愿者们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积极参与到志愿活动中,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为老人提供帮助,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上七点多,菜市场门口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除了在苏溪镇胡宅菜市场旁每天有志愿者服务外,苏溪镇各村的公交车站点、集市、交流会等地方,也都会安排2名流动志愿者服务市民。除了兑换零钱外,志愿者们还会帮助老人辨识假币,同时开展金融防诈骗宣传等活动,提高老百姓金融安全意识。
该志愿活动开展一年多来,以倡导和推进爱心助人、奉献社会为宗旨,继承中华民族互帮互助、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推进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而言,该志愿活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同时也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关怀,减少彼此之间的疏远感,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