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

▢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文/图

从“增绿量”到“增颜值”,从“护根基”到“强保护”,从“护生态”到“谋致富”,这是义乌越来越美的五年。

“十三五”期间,我市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先后获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国家级生态环保荣誉。

护绿增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每到秋季,成群的鸳鸯就开始在南江湿地公园嬉戏,有的在水里追逐觅食,有的在岸边打盹休息。一阵微风拂过,惊起几只飞鸟,扑簌簌掠过低空,迅速融入周围山水之中。近年来,义乌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在这里生活和越冬的野生动物逐年增加。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近年来,义乌差异化打造望道信仰、至美大陈、红糖飘香、德胜古韵、人文上溪、画里南江、千年古镇、赤岸西海、多彩华溪、慢养龙祈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以精品线为主轴辐射串联全市乡村发展,每条线规划投入10亿元以上,撬动社会投资50亿元以上。乘着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的“东风”,越来越多老百姓靠吃“生态饭”鼓了腰包。回眸“十三五”,像南江湿地公园这样的生态巨变,在很多地方发生着——

为了义乌的长远绿色发展,我市启动了垃圾焚烧发电厂提升改造项目,投资16.05亿元建设日处理能力3000吨/天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并配套建设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基地、咖啡厅、游泳池等一系列设施,着力将其打造成为“集垃圾处理、资源利用、科普教育、工业旅游于一体”的环保示范项目;

在城西街道山洞坞现场,矿山办公区、生活区、工业广场……皆被绿色环绕,很难与过去灰尘满地的矿区联想在一起。近年来,为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利用好矿山,我市以生态修复打造绿色矿区,在“双赢”中促进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

“现在碧水蓝天已然成为义乌的背景色,森林绿色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我当年的愿望都圆满实现了,甚至超过了我的预期。”说到这里,今年79岁的老林业干部张希盛感慨万千。

这些年,我市加大城市绿化提升改造力度,大力推进公园广场建设和道路绿化建设,营造生态绿地、城市片林和环城林带,进一步深化森林城市建设,让绿色浸润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使生态文明的种子播种到每一个人心中。

山水林田湖草,处处生机盎然,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美。

污染防治,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2017年-2019年,义乌连续三年获评美丽浙江建设工作优秀市。

2016年-2018年,义乌连续3年捧回“大禹鼎”。2019年,义乌实现四夺“大禹鼎”,奖项升格为“大禹鼎”银鼎。

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折射出我市近年来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的巨大变化,凝聚全社会呵护生态环境强大合力。

2015年10月,“开着宾利豪车捡垃圾”的新闻将一位热心“五水共治”事业的“洋雷锋”带入了公众的视野。当时,在来自马来西亚商人郭集福的带领下,近20位不同肤色的外国友人开着豪车进入义乌市华溪森林公园,他们穿梭在游步道边,捡拾塑料瓶、食品包装袋等垃圾,有的还钻进树丛,硬是把半埋在草丛、灌木丛中的塑料瓶、包装袋等垃圾“揪”出来。看到异国友人清理垃圾,许多游客也纷纷加入进来。

2019年9月,在郭集福的努力下,义乌市建设美丽义乌促进会外商分会成立,20余个国家的36名国际友人加入分会,目前队伍还在不断壮大中。“清理垃圾的活动,我们俱乐部每年都要开展两次。”郭集福说,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唤醒全体市民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意识,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氛围日益浓厚。

环境就是民生。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和PM2.5浓度均实现“五连降”,优良率由2016年的80%提高到98.8%,PM2.5由2016年的43μg/㎥降至24μg/㎥;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成功创建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

为“擦亮”蓝天,义乌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域大气污染“源解析”,指导科学精准治气。狠抓烟气、扬尘、尾气、臭气异味治理,彻底消除“冒黑烟”现象;全面淘汰“黄标车”,率先开展高污染排放车辆淘汰改造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整治,全省首个县级市划定高排放非道限行区;首创VOCs废气治理设施运行智能监管。建成大气治理数字化转型省级试点,大气监测感知网络实现全市域覆盖,主要做法全省推广。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为保卫碧水,义乌坚持源头治理、全域治理,科学谋划“1+9+14+6”源头治水模式,推进城乡污水治理一体化。全面剿灭劣Ⅴ类水,县控及以上断面水质100%达标。建成9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54万吨,“厂与厂”互联互通,形成“九厂一网”污水处理格局;推进“全地埋式”双江湖净水厂等4座污水处理厂新扩建;污水处理厂出水全部达到省清洁排放标准。

治土清废方面,推行城镇垃圾“两定四分”,建成日处理能力3000吨的垃圾焚烧厂,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获评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市。率先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创建,污泥干化焚烧、餐厨垃圾处置、废酸源头减量、小微企业危废统一收集转运点、镇街工业垃圾分拣中心等项目31个,可实现污泥不出县和危废动态清零。全省首创工业垃圾“五全制”管理模式,先进做法获得省主要领导批示全省推广。

“十三五”期间,义乌用浓郁的生态“底色”描绘出“绿色”发展的新画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2020-12-21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72257.html 1 3 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