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赤岸镇在线喊话:

严禁焚烧秸秆 还农村一片蔚蓝天空

工作人员上门签订秸秆禁焚承诺书。

工作人员引导自留地农户环保处理秸秆。

小时候,农忙秋收之后,闲不下来的爷爷奶奶就会点一把火将秸秆地烧得精光。浓浓烟雾飘向蔚蓝的空中,呛得周边的村民喘不过气,老农民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而今,赤岸镇持续加强、全面开展秋季秸秆焚烧巡查整治工作,乡村在进步,农民思想在转变,如此不环保的方式也在逐渐离我们远去。

赤岸镇是我市农田面积占比较大的小镇,虽说许多农村的田地已统一流转,普遍用于开发旅游项目,促进村庄发展,但个别村庄周边,零星的自留地依然存在。受老观念的影响,村民们习惯秋收后焚烧秸秆,将其化作饲料肥沃土地,但少有村民了解焚烧带来的负面影响。今年9月,赤岸镇组织各共建委、村(社)及执法大队等力量常态化开展秸秆禁焚工作。此时,农作物已进入收割阶段,再加上气候干燥,正是村民焚烧秸秆的高峰期。

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秸秆禁焚工作,助力美丽赤岸建设,赤岸镇各共建委、村(社)落实“党建+单元”责任,围绕“扭观念”,通过各级微信群常态化向广大村民宣传禁焚工作,并将自留地农户作为重点工作对象,全面排摸、上门签订禁焚承诺书,在全镇积极营造理解、支持禁焚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各村(社)还专门落实专人,与镇执法、消防等力量,组成禁焚机动巡查队伍,对义武路、金义东南线等两路两侧重要区域强化巡查,确保秸秆焚烧及时处置到位。

“还别说,我以前都不知道焚烧秸秆对环境影响这么大,现在宣传之后,我就了解了,如果能减少污染,我非常愿意配合禁焚。”今年65岁的农民丁樟奶住在赤岸一村,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打理着300平方米的一片自留地,种植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就是庄稼的果实收获后,地里留下的植物残体,比如摘去豆角的豆蔓、扒掉玉米穗的玉米秆、脱粒以后的稻草麦草等等,大部分可以用来喂牲口,近些年来机械化程度提高了,开始进行秸秆还田。自从赤岸镇禁止焚烧秸秆后,丁樟奶第一个响应号召。

“希望能扭转农民的老观念,将‘环保’的理念普及开来。”赤岸镇副镇长陈岸哲表示,他们还建立了禁焚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每周重点时段都会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秸秆焚烧行为及时制止并取证,如果发现有违反禁焚行为的当事人,对其进行现场批评、登记姓名,并向所在村(社)通报。

在持续深化秸秆禁焚工作的同时,赤岸镇还积极鼓励农户以秸秆还田等科学环保途径处置秸秆,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绿色处置的新途径,多措并举提升禁焚成效,助力蓝天保卫。

2020-11-25 赤岸镇在线喊话: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63224.html 1 3 严禁焚烧秸秆 还农村一片蔚蓝天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