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生母患有精神疾病 孩子住福利院5年

“事实孤儿”终于有了合法身份

保育妈妈陪伴小小成长

▢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通讯员 陆筱靓/文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图

本报讯 “现在好了!以前孩子没有户口,交不了医保和社保,申请一个健康码都不行。”11月16日,市儿童福利院保育员陈妈妈说起“事实孤儿”小小(化名)没上户口前遭遇的困难,感慨万千。

因为亲生母亲阿春(化名)患有精神疾病,生父不知去向,6周岁的男孩小小一直没能拥有自己的合法身份。眼看就到上学年龄了,生母的病情还是没有好转,也没有其他家人找上门,小小的户口问题怎么解决?

一年多来,市民政、检察、公安、法院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为此忙碌奔波。近日,终于传来好消息,小小的监护权及户口问题都得到解决,明年就可以上小学了。

时间倒流到2015年,市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接到报警电话后,工作人员将阿春和小小接回社会救助中心。据该中心工作人员王谙回忆,当时小小还是一个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儿。“我们把母子俩带回救助中心接受救助,相处一段时间后发现,阿春是精神障碍患者,说不清楚自己是谁、家在哪里,身上也没有任何身份证明。”王谙说,公安机关多次查找,通过登报寻亲,但都没有消息。市社会救助中心对阿春进行治疗后,把她安置在定点托养机构,而身体健康的小小则在市儿童福利院临时寄养。

“一般来说,孤儿可以落户在福利院。但是小小的情况较特殊,他有生母,而生母因精神异常既无法说明自己的准确身份,也无法实际抚养孩子,因此这孩子属于身份不明的‘事实孤儿’。这种情况,我们第一次碰到,监护和落户问题解决起来都很棘手。”去年10月,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检察官到民政局了解困境儿童情况,才得知小小即将上学,却还无法落实监护权和户口的事。

“虽然问题棘手,但孩子的成长耽误不起,当务之急是要确定阿春和小小的关系,并及时变更小小的监护权。”随后,市民政局、检察院等部门多方联动,向法院申请终止阿春对小小的监护权,由市民政局作为监护人,实行国家监护。收到检察建议后,民政局委托专业机构进行DNA鉴定,确定阿春与小小的母子关系,并向法院提出变更监护权的申请。

然而,案件在立案环节又遇到了难题。依照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起诉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明确的被告,可阿春的身份无法确定,如何作为被告起诉?该由谁作为阿春的代理人出庭应诉?市检察院与市救助中心、法院多次沟通,反复研究相关规定和资料,最后发现阿春与小小都曾被纳入全国救助系统接受救助,两人均有全国唯一的救助编号,而该编号具备有效区别于他人的身份效力,于是确定以两人的救助编号作为身份证明信息起诉,并确定市救助中心作为阿春的代理人出庭应诉。

今年5月,申请变更小小的监护权一案在市法院以特别程序开庭审理,市检察院派员到庭支持起诉。法院审查后作出判决,终止阿春与小小的监护与被监护关系,并指定市民政局为小小的监护人。

判决生效后,市民政局、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继续跟进小小的落户问题,为小小办理落户手续。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挂了6年“黑户”的小小终于有了自己的户口登记册。

2020-11-18 生母患有精神疾病 孩子住福利院5年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59722.html 1 3 “事实孤儿”终于有了合法身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