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专版(2-7)

奔跑吧!义乌

11月15日上午8时,梅湖体育中心,“义乌小商品城2020义乌半程马拉松”开跑。

冲刺了,加油!

抗美援朝老兵傅声田。

傅声田一家齐跑义马。

来自义乌警队的参赛者。

这位来自上海的半马选手,一路拼搏前行,诠释了真正的马拉松精神。

选手在4公里的义乌植物园路段,既能够体验马拉松的快乐,也可以畅游花海,有一种跑在画中的运动体验。

5400余人安保力量护航义马。 王荐斐 杨志斌 摄

坚持,好样的!

半程马拉松赛男子组前三名。

半程马拉松赛女子组前三名。

义乌半程马拉松赛助跑团。

2020义乌半程马拉松奖牌与往年不同。

雄赳赳气昂昂,我来跑义马。

小朋友们在家长的保护下组团奔跑。

来自俄罗斯的参赛选手。

又是一年初冬时节,11月15日上午8时,“义乌小商品城2020义乌半程马拉松”(简称义马)在梅湖体育中心鸣枪起跑。伴随着爽朗的天气,多彩的美景,10000余名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跑者共同开启第六届义马盛事,共赴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热潮。

经过激烈的角逐,曹天祥摘得半程马拉松项目男子组的桂冠,成绩1:07:50。赖晓斌和羊小军紧随其后,分别以1:07:57和1:08:02获得亚军和季军。赵娜摘得半程马拉松项目女子组冠军,成绩1:17:18。刘晶娅、李淑云分别以1:20:29和1:21:13的成绩获得亚军和季军。“今天跑出了我的历史最好成绩,非常开心。”曹天祥说自己很高兴能来到义乌参赛,平稳的路况和贴心的服务,以及赛道边义乌观众的热情对他而言也是取得好成绩的最好助力。

让友情与亲情在奔跑中升温

“新思路跑起来,新思路向未来!”清晨7点,梅湖体育中心处传来阵阵呐喊声,来自义乌新思路学校的跑团集合了。工作人员傅春梅告诉记者,今年他们首次组织了学生家长老师组成的校园跑团,800余人一同参与了本次马拉松。

沿着美丽的江滨廊道,大家用了20分钟左右就基本跑完了2.1公里的亲子马拉松路程。“我们最近天天都跑步健身,所以也没有为比赛做特别准备。你看,我们都跑得很轻松愉快。”家长张刚说道。

今年是张刚父子第二次参赛。“感觉今年义马赛事有了不少变化,参赛更方便,医疗保障和志愿者服务都很到位。赛事沿途的风景很美,热情的观众都在为我们加油,我们跑起来更带劲了。”

在这场欢乐与汗水交织的盛会中,亲情、友情再一次升华,人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楼隽恺小朋友和母亲一起报名参加迷你马拉松赛,跑着跑着中途摔了一跤,但他勇敢地和母亲一起走到了终点线。在单位上班的王佳丽,今年第一次参加马拉松赛。“由于工作原因,之前一直未能参赛,今年终于挤出时间参加迷你马拉松赛。”王佳丽告诉记者,半程马拉松赛要21公里,对她来说其实有点长了,但她约了好朋友,明年一起挑战一下,趁着青春做更多想做的事。

“加油!加油!”赛道两旁,总有洋溢着各种笑脸的热情观众,为选手们加油助威。“看着选手们在赛道奔跑,我也觉得热血沸腾。为他们喝彩,为义乌加油!”市民李莹激动地说。

精彩在奔跑中绽放,梦想在奔跑中实现。马拉松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一路下来,各个参赛者通过义马彰显着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

用贴心与专业构建全方位安全墙

优质的赛事服务历来是义马的亮点,今年也不例外。赛场上,处处活跃着医护人员、志愿者等忙碌的身影,这些穿着黄色外套的工作人员成为赛场一道靓丽风景。

据介绍,为确保马拉松赛事过程中,提供精准迅速的服务,早在11月10日,市卫健局便已经按照《2020义乌半程马拉松比赛医疗卫生保障方案》,在市梅湖体育馆广场举行了动员大会,并到赛场开展站位演练和医疗保障实地演习。

根据赛事路线,马拉松赛段全程设置医疗保障救护车14辆、医疗站14个、AED22台,沿线赛道每公里配备8名保障人员,并对重点赛段进行加密配备人员。同时制定全市6家医院为赛事定点急救医院,成立医疗救护组,为赛事运动员入院救治开辟绿色通道,确保转运伤员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每个医疗站都配有气雾剂、氧气枕、冰绷带、呼吸球囊等急救设备,能够满足现场急救的需要。”在马拉松起跑点,医疗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医疗站的各类急救设备。“医务人员每人携带一只保障包,配置面罩加压呼吸皮囊、创可贴、云南白药喷雾剂等物品。每个保障包等同于一个移动的小型医疗站点。”

据介绍,针对今年义马赛事,市卫健局从25家医疗卫生单位抽调了近300名医务人员,与红十字会招募的160名志愿者共同组建了精干的马拉松医疗保障团队,保障赛事过程中参赛选手医疗安全。

“非常荣幸每年都能参加义马志愿者服务,一路走来,我们和义马共同成长。我们的技能与信心也在不断提高。”志愿者董双双坦言。

正如董双双所言,伴随跑者一同进步的义马,正在以高标准为办赛标杆,在用优质的赛事平台、专业的赛事配套服务、完美的赛道路线,以及人性化的温暖服务,陪伴跑者一同面对马拉松挑战。

抗美援朝老兵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选手中,最耀眼、最靓丽的跑友非一位老兵莫属。他穿着军装,胸前挂着许多勋章。据悉,这位老兵叫傅声田,义乌人,出生于1928年,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伍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战斗中因为极其寒冷,傅声田双腿得了静脉曲张,再加上没东西吃,肠道都粘连在一起了,情况一度十分危急。他留在丹东做手术,才保住了性命。1956年,在炮火中生存下来的傅声田回到家乡,被分配在当时的杭州铁路分局杭州工务段工作,直到51岁才回到义乌。

“我父亲今年93岁,身体非常硬朗,一只手举起12公斤重的哑铃不成问题,他每天还要去池塘边打水灌田,每次深蹲时腿部都非常灵活,根本不像九旬老人。”傅声田的二儿子傅维清说,“今年是我们第一次参加义马。为了满足父亲的愿望,哥哥特意从杭州回来,我们兄弟三人一起报名参加,再加上孙辈和曾孙辈,今天是我们四代同堂一起跑,非常有意义的一天。”

傅声田身着绿色衣服,戴着鸭舌帽,奔跑在赛道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看见他跑过来,围观的市民就热情高喊:“老兵加油!”傅声田则庄重地向市民敬礼。此情此景,十分让人动容。

赛道上,两鬓斑白的老兵脚步稳健地跑完8公里。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他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祖国献礼。到达终点时,傅声田敬了个礼。那一瞬间,在场所有人都被这位九旬老兵的不屈精神深深折服。

在变化与进步中期待来年义马

随着选手们陆续冲过终点,顺利完赛拿到奖牌的参赛选手们纷纷拿出手机纪念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在现场记者看到,本届义马的奖牌正面以世贸中心、丹溪大桥、青岩刘、义新欧、义乌国际商贸城等义乌地标为设计元素,中间则用义乌江将其串联,展现了义乌在新时代的发展成果。背面以拨浪鼓为基底,象征着义乌人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在拨浪鼓的四周则是城墙和跑道的设计,寓意着众志成城战胜疫情,守护未来美好家园和全民健身,生生不息。

本届义马,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的800名学生志愿者的加入让义马与文化、教育的融合更进一步。作为义乌首座本科类高等院校,现代科技学院的加入也预示着义马赛事与高校的合作正在进一步深化,一条“体育+教育”的文化链条已初现雏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条文化链必将串联起义乌的体育、教育全产业,全面提升义乌的文化软实力。

临近中午,第6届义马顺利落幕。跑过了福田湿地公园的天高云淡,碧波盈盈的义乌江畔,五彩斑斓的江滨公园……全国各地的跑者同台竞技,通过奔跑来丈量义乌,所有人都尽情地释放着朝气与活力。

让我们明年再度相约世界“小商品之都”,期待义马精彩赛事!

全媒体记者 王月 卢丽珍 吕斌 盛庆乐 文/摄

2020-11-16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58605.html 1 3 奔跑吧!义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