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陈健贤 文/摄
“十分感谢你们的支持,这样‘义乌温度’又多了个‘新家’!”日前,“义乌好人”老丁和义工之家志愿者龚奎乾一同来到稠江街道杨村社区,向社区主任龚国华送上锦旗并表示感谢,感谢社区对“义乌温度”这一公益项目的大力支持。
关注义乌公益事业的市民对“义乌温度”并不陌生。2008年冬天,老丁踏上了漫长的爱心之路,把收集到的旧衣物送给外来务工者;2012年11月,老丁和本报共同创办了“义乌温度”公益项目;2015年,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义乌温度”终于有了第一个“家”,就在丹溪北路“大大箱包”企业内;2018年,因存放衣物的集装箱被大风掀掉了顶盖,“义乌温度”不得不搬“家”;如今,“义乌温度”在北苑街道何麻车设立了“爱心衣物转运站”,方便市民捐赠衣物。回想这一路走来经历的风雨,老丁说:“‘义乌温度’能坚持这么久,都是因为有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很多好心人我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在这里向所有支持‘义乌温度’的好心人表示衷心感谢。”
“义乌温度”把义乌的温暖送到四川、贵州、云南、新疆、西藏等地,知名度不断提升,引起了越来越多爱心人士的关注。老丁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力不从心。以前,只要接到市民要捐赠衣物的电话,再累再远,老丁都会骑着电动三轮车赶去收集衣物;现在,70岁的老丁体力大不如从前,出行也不方便,都是市民自己把衣物送上门,或者志愿者帮助老丁去收集。2014年,在银都酒店的支持下,“义乌温度”有了第二个“家”——银都酒店边的“义乌温度爱心捐赠屋”,不少市民会将衣物投入该捐赠屋,再由酒店工作人员送到老丁处。
“经常有人打来电话问我,在哪个地方看到有捐衣服的箱子,是不是‘义乌温度’的?”老丁很无奈地说,“其实那些都不是‘义乌温度’的,只有何麻车和银都酒店门口这两处才是。我也担心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义乌温度’收集衣物,但也希望大家捐衣物能更方便一点。”
义工之家志愿者龚奎乾今年62岁,是稠江街道杨村人。从2015年起,他开始接触公益,经常参加“义乌温度”打包活动,他把老丁当成他的榜样。2018年12月,杨一村、二村、三村撤村,成立了杨村社区,社区曾出现过好几处收集旧衣物的地点,但由于无人看管,久而久之就荒废了。居民因为经过旧村改造又有很多二手衣物无法处理,很多旧衣物被当成垃圾收走。家住杨村社区的龚奎乾看到后觉得很可惜,他说:“现在能参加公益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我还是想做些什么。我发现社区存在的二手衣物问题后就主动跟社区工作人员反映,希望能为社区出一份力,为义乌公益事业出一份力。”
龚奎乾的想法得到了社区的大力支持。龚国华告诉记者:“杨村社区本地人口3668人,外来人员约2.4万人,人口密度大。以前我们社区有多处收集衣物的箱子,不仅不规范,影响社区环境,也不知道衣物的去向。如今,我们进行了统一整治,专门为‘义乌温度’在社区办公楼一楼设立衣物收集点,由龚奎乾负责这项工作。这样不仅能解决二手衣物处理问题,把资源用在对的地方,更给了社区居民一个做公益的平台,人人都能通过衣物捐赠来献爱心。接下去,我们会继续在社区微信群加大宣传力度,呼吁居民把二手衣物送到收集点来,同时还将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参与到‘义乌温度’中来。”现在,“义乌温度”在杨村社区有了“新家”。家住附近的居民如果有衣物要捐赠就不用再跑何麻车了,可以直接送到杨村社区办公楼的收集点。
天冷了,越来越多的山区需要衣物。老丁表示,接下去打包活动会频繁开展,希望得到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如果你家有闲置的衣物想要捐赠,可送往北苑街道何麻车二区5幢3单元的“爱心衣物转运站”,也可送到银都酒店边的“义乌温度爱心捐赠屋”。想参与“义乌温度”这项活动的市民,可以联系老丁,电话1361589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