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樊婷婷
通讯员 吴驰昊 文/摄
“这雪花酥也太好吃了,奶香浓郁,不甜不腻,我回汶川也要做给爸爸妈妈尝尝。”
10月25日,重阳节,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开展了以“小茶点,真情谊”为主题的汶川班周末实践活动,15名来自汶川县建档立卡的学生,在“唐风敏匠”工作室一起探寻雪花酥的秘密。
正式上课前,“唐风敏匠”工作室老师朱敏及工作室社员们,为每一位汶川学生奉上用校园新采摘的桂花泡的茶和用心制作的精美点心,每个小细节都充满了美好的节日祝福。课堂上,朱敏老师从雪花酥的制作过程到工艺要点,亲手示范、娓娓道来。通过简单的摸索,每一位汶川学生都完成了自己难得的第一次雪花酥制作体验。
“都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我在义乌市国贸学校,却感受到了满满家的温暖。”一位来自汶川县映秀镇的女生说,“每个周末,都有老师陪着我们。通过实践课堂,义乌很多地方我都去过了,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近年来,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坚持产教融合,以“引进一个大师,共建一个工作室,打造一支团队,培养一批学生,振兴一个专业,凸显一个专业特色”的“六个一”的思路探索专业建设的途径。学校旅游专业遵循“六个一”的发展思路,以楼林菊名师工作室(浙江省级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抓手,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积极探索培养综合型旅游专业服务人才路径。
在楼林菊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中,该校教师楼林菊一直致力于为每位工作室教师结合专业自身特点,及专业属性开展点对点定制式培养。她知道师徒结对不是一个虚空的形式,它将承载的是一份责任与一份自我体现。自2017年获批“浙江省楼林菊旅游名师工作室”以来,她秉承“独行快、众行远”的团队培养理念,逐渐把名师工作室创建成优秀教师的发源地、骨干教师的集聚地和未来名师的孵化地。3年下来,楼林菊名师工作室建设硕果累累——
名师带动,共建团队工作室。通过楼林菊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工作室成员通过抱团成长、外出培训、跟岗学习、专家结对等途径迅速成长。推动“唐风敏匠”工作室、王萍老师“恋花坊”花艺工作室、童亚兰老师“雅然”茶艺工作室、帅岚老师“三米阳光”礼仪工作室等子工作室的建设,实现旅游专业名师工作室大平台、聚合化发展。
研学共进,打造专业教师队伍。学校旅游专业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研学共进为途径,构建以工作室人员为主体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团队综合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楼林菊老师获评省中职名师省“春蚕奖”;朱敏老师获评金华市之星、义乌市首席技师;帅岚老师获评金华市教坛新秀;童亚兰老师获评义乌市技能之星,开展义乌市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胡一、王萍老师获评义乌市学科带头人等等。
素养培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旅游专业坚持高考教学、技能教学和考证教学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之路,推广“个性培养多样化、课程设置专业化、技能训练全程化、教学行为模拟化、角色体验提前化”的五化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旅游专业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8项、市级奖项15项。
服务社会,展现专业责任担当。学校旅游专业带领下切实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不断丰富服务“菜单”,提高服务质量,体现专业特色。一年来,旅游专业参与旅游企业主题策划、酒店员工素养提升等活动共10余次,专题员工培训共670人次;为社会提供茶艺、花艺、礼仪等服务19次,培训人数达900多人,其中面向社会茶艺师考证培训中级考证通过率87.5%,广受社会各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