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磊
张磊,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美国耶鲁大学校董事会董事,中国人民大学校董事会副董事长,西湖大学创始捐赠人、创校校董,耶鲁大学亚洲发展委员会主席,中美交流基金会董事,香港金融发展局委员以及香港金融科技督导小组成员。2020年2月26日,张磊以22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0世茂深港国际中心·胡润全球富豪榜》。
高瓴资本是一家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公司,由张磊于2005年创立。以创造可持续的长期增长为目标,高瓴通过科技创新,在全球尤其是亚洲范围内致力于寻找优秀的企业家和管理团队,共同创造价值。高瓴投资覆盖TMT、医疗健康、消费和企业服务等领域,横跨早期的种子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上市公司投资,以及并购投资等股权投资的全部阶段,十多年来已投资了一大批优秀公司,其中包括:腾讯、京东、美团点评、滴滴、蔚来汽车、蓝月亮、百丽国际、格力电器等。同时高瓴还内部孵化和打造了数个消费和医疗健康服务运营平台。高瓴受托管理的资金主要来自目光长远的全球性机构投资人,包括非营利性基金会和养老基金等,管理资金约5000亿人民币。
作为业内的顶级投资人,张磊是一个少有的横跨一、二级市场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投资人。书里全面讲述了他的投资理念、投资哲学、对价值的认识,对一些行业的看法以及对人和组织的思考。在书中,能从不同侧面看到张磊在追寻价值历程中的层层思考,由外而内,“长期主义”成为其一种投资信仰。
价值投资者的自我修养
张磊认为,价值投资不只是强调静态的低估值,或者静态的护城河,而是动态的和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变化是永恒的,需要拥抱变化。他甚至亲自参与企业价值的创造与释放,帮助企业完善战略、科技赋能,从而改变企业的增长曲线和增长空间。张磊先生对价值投资做了方法论上的升级和创新,可以说是对“价值投资”理论的再一次迭代。
坚持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强调:“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它是一个根基性的命题或假设。它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违反。”简单来说,在一个逻辑系统中,第一性原理就是不能从任何其他原理中推导出来的原理,是决定事物的最本质的不变法则,是天然的公理、思考的出发点、许多道理存在的前提。投资的第一性原理,不是投资策略、方法或者理论,而是在变化的环境中识别生意的本质属性,把好的资本好的资源配置给最有能力的企业,帮助社会创造长期的价值。具体到价值投资层面其出发点就是,基于对基本面的理解寻找价值被低估的公司并长期持有,从企业持续创造的价值中获得投资回报。所以,最好的分析方法未必是使用估值理论、资产定价模型、投资组合策略,而是坚持第一性原理,即追本溯源,这个“源”包括基本的公理、处世的哲学、人类的本性、万物的规律。
警惕机械的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不是数学式推理,不能纸上谈兵,必须像社会学的田野调查一样,理解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才能真正掌握什么样的产品是消费者所需要的,什么样的服务真正有意义。做研究分析,需要去理解公司的产品商业模式,需要去思考行业难点、痛点,最好能够去实地体验和进行场景模拟。商业中的洞见不仅来源于前人的总结,更有效的是一手调研,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挖掘积累,发现一手的市场规律。
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
在张磊看来,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不断创新,不断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以用户和消费者为中心,理解变化的消费者和市场需求,用最高效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持续创新和创造价值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高瓴公式
时间回报公式:
所谓时间的价值,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一笔好的投资,其投资收益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而不断增加,时间是好生意的朋友。另一方面,真正好的投资,从某一维度来看,其收益在短时间内可能有限,但如果把时限拉长,或者从范式转移的动态角度来看,其收益可能已经在不断地飞速增长,并且是复合的、高阶的、长期的。
选择与努力公式: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与努力的关系就好比1和0:做出正确的、让自己心灵宁静的选择,就获得了那个珍贵的1;在这个基础上,凭借天赋不断学习、探索和努力,就是在1的身后增加无数个0。选择是初心,努力是坚持。
选择的定义公式:
选择的核心是让人与事相匹配,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事业上,一定能够取得非凡的、指数级的成功。
组织人才观公式:
把最聪明、最靠谱的人聚合在一起,一定能够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长期的使命感和共同的价值观,是激活人才的反应条件。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公式:
在所有维度或坐标中,最关键的是要形成多位一体的价值观坐标。价值观对齐的基础是有吸引力的组织文化。
哑铃理论公式:
在未来的产业变革中,传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经济的创新渗透将成为两股重要力量。而价值投资机构一旦成为提供解决方案的资本,就可以瞬间激活哑铃的两端,成为传统与创新的组织者、协调者。
价值投资创新公式:
运用第一性原理意味着追本溯源、回归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升维思考,从更大的框架、更高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无论是以价值重估去发现价值,还是以价值重构去创造价值,出发点都是从提高产业效率、增加社会福祉的角度,通过产业重塑,持续不断地疯狂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