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傅柏琳 整理
2013年9月,作为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浦东外高桥启动运行,总面积近29平方公里。
上海自贸试验区一直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而其中的亮点之一,就是“负面清单”制度。什么是负面清单?简单来说,就是列一个政策清单,只要单子上没有的,就可以去做。
负面清单制是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主要针对外商投资行为实施的管理模式。负面清单不但告诉市场主体能做或者不能做什么,还明确了政府的职责,可谓鲜明的市场化、法治化和透明化的制度安排。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布中国首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其中列明了190条外商投资特别管理措施。据相关管理办法,政府对负面清单以外的外商投资企业和项目实行备案管理,外商投资企业备案的申报、审核、结果告知全程网上办理,办理时间从8个工作日减少到1个工作日。2020年最新公布的自贸试验区投资负面清单中,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的行业只有30项,这些放开的领域绝大部分都在全国放开,带动了全国的对外开放,提升了全国对外开放度和透明度。
贸易便利化,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一项重要内容。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探索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便利化后,进一步探索离岸贸易,并形成了新的服务方式。今年4月13日,上海自贸试验区离岸转手买卖产业服务中心启动。这是又一次先行先试之举。正式启动的产业服务中心,将服务和支持离岸转手买卖企业发展,引导行业自律,协助金融机构解决支付结算真实性问题,提供政策咨询、专业人员培训等全方位服务。
买方和卖方、货物与物流都在境外,而交易及支付结算都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这就是离岸转手买卖。从实体企业运作来看,离岸转手买卖业务能够大幅降低跨国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物流运营成本,提升国内主体在跨国集团内的总部地位,有利于上海各类资源的集约化使用,有利于提升区域总部经济能级水平,也有利于企业进入国际大宗商品领域。从贸易功能提升来看,离岸转手买卖产业将成为上海由本国本港进出口贸易向全球贸易营运和控制中心转变的关键,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跨越式发展,也顺应了国际生产方式转变的大趋势。
人民币跨境使用及资本项目可兑换,是金融领域开放的“最后一公里”,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进行了创新试验。经过多年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按照对标国际高阶贸易投资规则的总体要求,构建了“监管沙盒机制”,并相继建立了一批创新性金融制度。
自由贸易账户是一套以人民币为本外币合一的可兑换账户,由金融机构在分账核算管理的制度下运营。对标国际高阶贸易投资规则,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于2014年5月发布了“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和风险审慎管理细则”,并于同年6月正式启动试验区分账核算管理下的自由贸易账户业务。自由贸易账户给企业提供了极大便利既提高了资金结算效率,也节约了账户管理成本。
监管到位便利,也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重要试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证照分离就是其中两项。上海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以“一个平台、一次提交、结果反馈、数据共享”为原则,企业一次性递交所有材料,监管部门也通过一个平台将结果反馈给相关企业,实现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监管部门相互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国际贸易相关手续的“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