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林晓燕
老丁是位资深的古玩艺术品藏家,尤其对玉器颇有研究。近年来,他经常受邀参加省内的一些玉器专场讲座活动。一个偶然机会,记者与他结识,由于其为人低调,再三称:如需要报道,烦请隐去名字,直呼“老丁”即可。
“丁老师,能不能帮我看看这块玉的质地”“这是我花高价购得的,请帮忙鉴别一下”,老丁刚坐定,几位早已等候在此的收藏爱好者就纷纷拿出藏品围上前。在笑着点头示意后,老丁取出眼镜和相关工具,接过对方的玉器,边看边讲解:“玉首先要看质地,也叫种,最好的是玻璃种;其次要看色泽,也叫色,以绿色为佳,越艳、越阳的比较好;最后还要看透明度,看它在灯光折射下是否透……”
老丁曾在讲座中说过,玉在我国有8000多年的历史,传统意义上的玉,多指产自我国境内的玉石,其中新疆的和田玉是软玉之首,很多时候成了玉的代名词。翡翠被称为硬玉,作为舶来品,它的出现要晚得多,在18世纪末才从缅甸引进。
其中,和田玉以温润见长,翡翠则以绿色为主,注重“水头”——质地透不透、颜色正不正。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如玉质、玉色、光泽、密度等都是评定玉材等级的要素,不应忽视。
而翡翠以色见长,如果一块翡翠兼有红、绿、紫、白,往往被称为“福禄寿喜”。现今市面上有很多人工上色的翡翠,就是通常说的“B”货、“C”货。对翡翠“A、B、C”的等级划分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A”货指的是质地纯正,未经人工处理的翡翠;“B”货是指经化学处理,已提取了杂质的翡翠;“C”货则指人工加色的翡翠。有些加工后的翡翠,看上去色彩艳丽且质地通透,这些翡翠往往被称为“B+C”,与正货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此类翡翠一碰就断(裂)。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热衷文化艺术品收藏,涉及的领域有古玩、字画、玉器等。当中,玉器尤为受关注,它不仅可以收藏,还可以作为首饰佩戴。“无论在商场‘买玉’,还是在一些场所‘淘玉’,切记要仔细慎重”“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是老丁给广大玉器爱好者和收藏者提的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