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张云飞
定期排摸、多元化解、建档立案、跟踪回访……义亭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自6月18日运行以来,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最多跑一地”改革,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以群众的事要解决为首要目标,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打造让群众满意的“信访超市”,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筑牢平安建设“第一道防线”。
据了解,中心设群众来访接待区、矛盾纠纷调处区、公共法律服务区、社会心理服务区、综合信息指挥区5大区块;设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民情民访代办等8个接待口;设有品牌调解室、心理咨询室、宣泄室等18个功能室。中心集矛盾纠纷调解、信访受理、民情民访代办、劳动仲裁、公共法律服务等职能于一体。当前,综治办、司法所、纪检监察、派出所、行政执法、市场监管、人民调解组织等10余个部门、30余名工作人员联合入驻该中心,推动“多中心”转变为“一中心”,做到联防联动、快处快调,致力实现群众诉求反映、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大调解——化解矛盾“只进一扇门”
群众的事无小事。矛盾纠纷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化解,影响群众的安全感不说,还有可能民转刑,演变为恶性案件,给社会稳定带来安全隐患。
7月16日下午,某重点项目义亭段发生因劳资引发的阻碍工地施工纠纷,现场民工20余人因本工种施工结束未拿到工资阻止同一工种的其他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报警并到义亭镇矛调中心反映情况。
中心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联调机制,联系派出所、司法所、劳动监察、城建办、工程项目部、承包人、民工代表,一边结合法律规定答疑解惑,一边做好调解工作,引导双方当事人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解决问题。
经过释法说理和耐心劝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当月发放部分工资,对剩余工资由包工头打好欠条,项目部书写承诺书。一场激烈的纠纷就在镇矛调中心化解。
中心还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充分利用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的独特优势,在此基础上强化多方联动,第一时间依法介入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确保义亭镇和谐稳定。”镇矛调中心金牌调解员鲍福喜说。
针对劳资纠纷和工伤赔偿纠纷高发的情况,镇矛调中心了解到,很多企业为解缺人的燃眉之急,在招到新员工后未经培训就直接让工人上岗。新员工未经培训,业务操作不熟悉,很容易受伤,而新员工的医保又未能及时办理,这就导致新员工因受伤引发的矛盾纠纷增多。为此,镇矛调中心联合劳保所、安监部门督促企业积极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同时,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市人社局了解到,当前政策可以单项交纳工伤险,每月十几元,于是要求企业新员工先交纳工伤险再上岗,这样不仅让新员工意外受伤后有所保障,同时也减轻了企业压力,减少了新员工意外受伤而引发的矛盾纠纷。
云调解——隔空化解矛盾纠纷
“我田里的甘蔗被施工队压了!”近日,村民朱某来到矛调中心反映,言语中能听出他的愤怒和委屈。
工作人员当即打开接待室的云视讯视频连线,将村委主任、网格长、农业农村负责人拉入会议。对接之后,大家确认地块,线上提出调处方案,随后安排人员到现场查看。
以前,老百姓碰到这种情况,不知道找谁,还可能被办公室“踢皮球”,但每个办公室都入驻矛调中心,每个责任人都随时待在矛调中心等待接访显然是不现实的。为解决这类问题,解放镇干部的时间,精准连线,切实做到解决矛盾纠纷老百姓“最多跑一地”,义亭镇将调解引到“云”上,“隔空”化解矛盾纠纷,及时高效。“在大屏幕上看到各位干部的脸,我心里也踏实了,知道我的事是他管,有人管。”村民朱某说。通过视频连线,不用到处跑,老百姓的事就解决了。
今年4月初,义亭镇建立“最多跑一地”指挥中心,通过“云视讯”App,打通义亭镇最后一公里信息通道,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实现点对点远程接访、多点联合接访业务办理,问题解答,纠纷调解,打通横向纵向信息通道,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避免群众“多地跑”。群众可在镇矛调中心、所在区域(村)发起会议申请,镇属镇干部、村干部可通过“云视讯”App随时随地在手机上接访,参与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