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陈燕平:立足基层 服务百姓

在市中心医院医共体上溪院区工作十年,陈燕平因经常上山进村、风吹日晒,皮肤变得有些黝黑。但她并没有十分在意这些,面对患者微笑时露出一排雪白的牙齿,让人倍感亲切。作为一名基层卫生院的护士,陈燕平深感健康生活对生命质量的重要性,常常深入基层身体力行提高百姓对健康生活的认识。

打破隔阂 让医患心连心

2011年,陈燕平通过全市卫生系统考试,被分配到上溪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工作。作为一名公共卫生科的护士,她的工作并不仅仅是服务上门患者,而是要主动走出去,在各村开展慢性病防治、健康宣教、预防接种,参加农民体检工作等等工作。由于此前已经在城西卫生院工作过一段时间,陈燕平虽然是一名年轻护士,与患者交流沟通起来并不腼腆,常常受到患者的称赞。

2012年,她开始做联村责任护士,协助责任医生一起进村诊疗宣传。一开始,村民们觉得责任医护就是量个血压,对进村服务的医护并没有太多的关注,有时还不配合。联村医护对村民进行体检后,发现有指标较高的情况,就会提醒村民到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而村民往往是置之不理。面对这样的情况,陈燕平一开始觉得很无奈,但她没有放弃。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沟通,村民渐渐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对联村医护的工作也从接受变为认可。

有一次,陈燕平与联村医生一同进村工作时,一位身体各项情况都正常的村民要求测血糖,但是卫生院分配给每个村的血糖检测包数量都是固定的,只预留给本村的糖尿病患者。面对村民提出的要求,陈燕平与同事只得解释说材料不够,需要下次再测或者让村民上卫生院测。村民考虑到进村检测是免费的,而上卫生院检测需要付费,就觉得是联村医生故意在为难他,甚至试图阻碍医护正常开展诊疗活动。为了满足村民的需求,提高村民对联村医护的认可度,陈燕平向领导报告了这个情况,在每次进村前多申领几份检测包,以备不时之需。在陈燕平与同事一次次的服务中,村民感受到了联村医护的真诚与用心,对这项工作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尽心服务 让疾病无处藏

2017年,上溪镇开始家庭医生签约,而这项艰巨的任务下达时,适逢陈燕平怀上了二胎。但是为了不拖同事的后腿,她在产假期间也坚持每个月两次去自己联系的黄山一村入户随访。由于自己还在哺乳期,她有时会带着孩子一起上山进村。村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一边向陈燕平保证会定期做好自我护理,一边劝她在家多休息过好月子期。就这样,在陈燕平和家庭医生的共同努力下,黄山一村的签约率远远高出同期的其他村,村民的慢性病也得到了更好的预防与监测。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市中心医院医共体上溪院区在腊月二十七进入了紧急状态,陈燕平也跟其他同事一起回卫生院加班。为了方便工作,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她就住在卫生院的员工宿舍里,每天跟家人通过视频电话的方式联系,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情况。大年初一晚22:30,刚刚下班的她听到院长说次日凌晨5:00高速路口卡点值勤还缺一个人员时,便主动请缨:“让我去吧,反正我住在单位宿舍,方便。”结束了高速路口卡点8小时的值勤,她回宿舍小憩片刻后,又接到03省道吴店卡点值勤的新任务,二话不说又往外跑。

卡点执勤工作结束后,陈燕平又干起了岩口村的红色代跑,为200多位慢性病人配送长期服用的药品。同时,她还为镇上隔离观察点的隔离人员测体温,送药物。隔离点工作结束后,又开始了院区预检分诊的工作。冬天的户外很冷,预检分诊的工作却容不得半点马虎。有好几次,工作中遇到不配合的病人,面对工作人员的阻拦破口大骂,还向院长投诉,但在这样的压力下,陈燕平仍然坚持完成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压力减轻后,陈燕平从宿舍搬回家中,但她白天与病人沟通多次后,嗓子已经过度疲劳,回家后与家人沟通起来惜字如金。平时两个孩子都靠丈夫接送照顾,面对家人她怀着一份愧疚,她也时常感谢丈夫:“选择了这份职业,我就要对病人负责,但没有你的支持,我不可能如此全身心投入工作。”

全媒体记者 何欣

2020-08-27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3399.html 1 3 陈燕平:立足基层 服务百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