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三伏天“高温热浪”来袭

这周最高气温全线超35℃

▢ 全媒体记者 陈健贤

在一阵阵知了声中,7月很快就要结束,但炎热的夏天才刚刚开始。昨天,我们迎来了三伏天中的“二伏”。今年的“二伏”长达20天,跟去年一样,仍是“加长版”。

据了解,三伏天的日期是按节气日期和干支日期相配合决定的。按农历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也叫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二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即“三伏”。三伏天时间变化是根据末伏开始时间定的,如果末伏在立秋前开始,中伏就得再加10天,伏天成了40天。实际上,“加长版”三伏天并不少见,从2010年到2020年,只有2010年、2012年、2014年三年为30天,其余全是40天。

小伙伴们也许并不关心三伏天长短,只担心“长三伏”会不会比“短三伏”更热。三伏天并不是判断夏天热不热的依据,而热不热主要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和位置,如果副热带高压偏强且持续控制一个地方,那就会很热很热。这一周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我们将面临“高温热浪”天气。

“高温天气”,是指气温在35℃以上,如果连续几天最高气温都超过35℃,就是“高温热浪”天气。据市气象台发布的最新天气预报,本周最高气温将全线超过35℃。其中,今天,我市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云系较多,午后到夜里部分地区阴有阵雨或雷雨;7月28日—29日,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晴到多云为主,午后部分地区有雷阵雨;7月30日到8月2日,副热带高压西伸加强,气温升高,以晴热高温为主。从气温上看,前半周是“高温天”,后半周是“酷暑”。“高温天”和“酷暑”其实就是35℃和37℃的区别。在气象上对“热”有两个标准,一般超过35℃称之为“高温天”,超过37℃就叫“酷暑”。

三伏天,热是常态,我们要尽量减少伤害。天气闷热,气压较低,容易使人出现胸闷气短、心率变缓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心脏不适,因此大家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炎热天气里,不少小伙伴会贪凉,喝冷饮、吃凉寒食物,这会导致脾胃虚弱,因此也要注意调养脾胃。此外,天气炎热还容易中暑,大家应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可以喝点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补水。

2020-07-27 三伏天“高温热浪”来袭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2010.html 1 3 这周最高气温全线超3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