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何斯路村演绎“春天的故事”

▢ 全媒体记者 卢丽珍

一株薰衣草,让何斯路成了“东方普罗旺斯”,用义乌人的特有思维诠释了乡村崛起的发展模式。十余年来,何斯路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587元增长到49800多元……

眼下,虽已过薰衣草花季,但在何斯路村的乡间小道上,仍时时可看到不少悠闲漫步的游客。

栽好梧桐树 自引凤凰来

夏日的早晨,和风吹拂,何斯路村中央的湖面波光粼粼,中间一座木桥连接湖两岸,一边是斯路何庄,一边是一幢幢新式徽派民居。不同于陶渊明笔下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也不是想象中长三角发达的新农村,何斯路村以其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独特魅力,每年吸引着八方游客。

“这里的气温比城区要低七至八摄氏度,避暑正好。”一位来自绍兴的游客徐先生说道。

山村蝶变,始于2008年。那一年,何斯路村开始大力发展以薰衣草为主要作物的生态农业。十余年来,何斯路从一株薰衣草“起家”,延伸薰衣草产业链,开发薰衣草香包、精油、香皂等产品,到成立村农业专业合作社,由村民入股旅游产业,共同发展乡村旅游,再到文旅结合,发展学习型经济,一步一步走来,何斯路品牌价值在发展中不断升级。

“企业可以创品牌,农产品也可以效仿!”何斯路村党支部书记何允辉说,耕作薰衣草十余年,何斯路的品牌美誉度已根植在一拨拨游客心中。乡村的产业经营不能迷恋于低端,更要审视和用好不同阶段的优势,目前与薰衣草相关的产品已超过70个品种。

何斯路村已形成融合旅游、文创、影视等多种经济业态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仅2019年,何斯路村接待游客总量达到33.8万人次,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团625批。

“和”字出发绘就乡村美景

“Good morning!My name is ……”何斯路村的“斯路晨读”班,多了一门英语口语,它是“晨读”的一门新课程。

“随着村庄知名度提高,来村庄的外国人也不断增加。让村民学习英语口语,就提上了日程。现在有不少家庭,三代同堂一起学习英语口语。”“斯路晨读”班老师何樟根说。

“斯路晨读”2018年开班以来,坚持每月农历“二、五、八”的早晨,利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围绕“一讲政策、二学礼仪、三做好事、四练太极、五唱村歌”开展活动,村民可以在晨读班学习了解最新的政策、村情事务和文明礼仪。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何斯路村还将全村每户家庭的日常善言善举以积分的形式存储在“功德银行”中,并在一定期限内,根据积分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每年评选年度“杰出贡献者”。在何斯路村,18至60周岁的村民,只要在“功德银行”积分超过50分,村里就会对个人的信用进行担保,不用任何其他抵押,就可贷到最高60万元额度的低息贷款。

“斯路晨读”和“功德银行”的推行,让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互相帮助、乐于奉献的文明新风尚在何斯路村蔚然成风。

“和是最大的美,是乡村发展的基础。村民和睦了,乡村才能和谐,乡村和谐了,才能吸引更多人来何斯路发展创业。有了人和项目,乡村就有了发展的动力,村集体收益也就得到了增加。”何允辉说。

演绎“春天的故事”

走进“百工百坊”街,只见何氏廉诚布鞋店里,人气颇旺,有的顾客在试鞋、有的询价、有的观赏。

“我们做的每一双鞋全部由手工制作而成,手工纳制千层底、手工绱鞋等,每一个步骤都体现着最原始的技艺传承。”廉诚布鞋第五代传承人何献伟说起手工制作的布鞋,满怀自豪,“祖辈传下来的技艺让每双鞋都独一无二,这是机器替代不了的。”

今年以来,何斯路村引进了“百工百坊”项目,各类传统工艺的工坊如竹制品工坊、何氏廉诚布鞋、豆腐工坊、汉宫堂中药坊等落户何斯路村,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何斯路乡村产业,为乡村旅游带来更多新气象。除了传统手工艺,何斯路村还瞄准了人工智能产业,引进了机器人围棋项目,想在绿水青山中为少年儿童打造一个集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于一体的乡村教育研学基地。

在何斯路村的薰衣草花园东萧公路高架桥下,两辆废弃的大巴车被巧妙地改装成了两间小教室,孩子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学唱歌,做手工作业,这是一家独具特色的巴士幼儿园。原本的空闲地摇身一变成了幼儿园,不仅满足了村里幼儿的入学需求,而且场地租金每年能为何斯路村带来20万元的经济收入。

与此同时,每年都有很多团队来何斯路村,有的是纯旅游,有的是政府考察团队,这也给何斯路村带来了不少收入。

何斯路,演绎着一个“春天的故事”。

2020-07-27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2001.html 1 3 何斯路村演绎“春天的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