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何欣
本报讯 前两天,从市中心医院出院的方大伯回忆起自己被蜱虫咬伤的遭遇,仍心有余悸。所幸的是,目前他在医护人员的及时救助下脱离危险并康复。
上个月底,身体一向不错的方大伯突然发烧,自测最高体温达38.8℃。他本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但高烧一直不退,还出现了怕冷、拉肚子、食欲不振的情况。于是赶紧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但是,接受了抗感染抗炎等对症治疗,体温并没有明显下降,仍然持续发烧,腹泻也没有好转。3天后,他的血常规复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继续抗感染补液治疗后,发热症状仍未缓解。当天下午,一家人赶紧带他转院来了市中心医院。
感染科主任楼莲青将病情判断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蜱虫病”。同时,方大伯的血样第一时间被送往市疾控中心检测。很快,血样报告证实了医生的判断。
针对方大伯的情况,楼莲青立即带领医护团队开展对症救治,同时,不断鼓励方大伯,只要保持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一定能够痊愈的。经过10天的治疗,方大伯的体温、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均恢复正常,肝肾功能也明显好转。
医生表示,人体被带有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如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后,会出现病毒感染的强烈反应,甚至会有性命之危。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患者典型特征是发烧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并伴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在此提醒,夏季各类毒虫活跃,人遭到叮咬易感染多种疾病,患者若出现不适务必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