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让以往长年在市区打拼的张征军念念不忘的是,越变越美的村庄,以及越来越文明的乡风——

一个偏远小村的“美丽换装”

张征军在村口的空地上练起了武术。

▢ 全媒体记者 何欣 文/摄

“小时候,我在村里上幼儿园,教室里没有灯,桌子是水泥板做的,凳子要自己带,放假又把凳子带回家。这样的生活,是我的孩子无法想象的。”7月12日,张征军如往常一样,到了周末就来到后宅街道上金村父母家中小住几日,并在村口的景观空地上练起了武术。

“80后”的张征军是上金村人,初中毕业就离家去了少林寺学武。如今,他在义乌市区开了好几家武馆,说起老家上金村,他既感慨又自豪。对于村里的变化,他说只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现在的上金村,满足了很多人对田园生活的想象:蔬菜瓜果整整齐齐地码在田地里,一条石铺小路弯弯曲曲通向“小西湖”,村口空地的小景观修整得干干净净……张征军不仅每个周末都回村小住,还时常带朋友过来玩。看着村里幽静整洁的游步道,他想起自己小时候上小学,每天要早起去邻村,下雨天踩着泥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路去学校,觉得现在的日子好幸福。

上金村是后宅街道较早推行垃圾分类的示范村,村民对垃圾分类拥有清晰的概念,村里不论男女老少,都知道垃圾分类就是爱护家乡环境,人人以此为荣。看着村里整洁的垃圾分类回收站,张征军说:“小时候,村里人都没有什么垃圾分类的概念,平时垃圾就堆在门口,多了就点一把火烧掉。跟邻村比起来,村里多是老房,没什么新房子。”而这些都已成为回忆。如今的上金村,无论是村口公路还是村内小道,都看不见瓜皮纸屑,也没有乱堆乱放现象。村里即将迎来有机更新,正向着城市化文明稳步迈进。

作为后宅街道最北边的小村,上金村与浦江县仅一山之隔,村里与外界的交流不多。过去有浦江的村民步行翻山来村里,与喜欢武术的村民交流,这也吸引了小时候的张征军驻足聆听,觉得是个十分新奇的事情。当年,他与村里其他孩子一样,晚上喜欢跑到村中的小店看电视,尤其迷恋武侠剧,武侠梦的种子就在他幼小的心中悄悄种下。初中毕业,他选择去少林寺练武,那时,村里只有小卖部一部电话,与家里联络他大多是靠写信。20多岁时,张征军学成回到家乡义乌,就留在了市区工作,由于交通不便,一年才回村里一两次。

近几年,村里整体环境变美了,交通也十分便利,他一有空就回家看看。今年疫情期间,他连续在老家住了两个月,发现村民们的健身意识越来越强。村里的篮球场上,经常能见年轻的村民在打篮球。还有村民自发组织了舞蹈队,一到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在村里的空地上翩翩起舞。空闲时分,村民们沿着游步道散步,走到村里的“小西湖”乘凉,放松身心。每年春节,上金村文化礼堂上演“村晚”,张征军就带着武馆的孩子们去表演一回,向村民们展现传统武术。

看着越变越美的家乡,越来越小康的乡村生活,张征军也想为村里出一份力。他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村小康,接下去每年寒假,他打算回村开设公益武术课堂,带村民们锻炼身体,弘扬传统武术精神。

2020-07-14 让以往长年在市区打拼的张征军念念不忘的是,越变越美的村庄,以及越来越文明的乡风——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1506.html 1 3 一个偏远小村的“美丽换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