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丹尼尔·卡尼曼(美) 译者:胡晓姣 李爱民 何梦莹
丹尼尔·卡尼曼,普林斯顿大学尤金·希金斯心理学荣誉退休教授,普林斯顿的伍德罗·威尔逊公共及国际事务学院荣誉教授。丹尼尔·卡尼曼教授发现经济学和心理学在研究人类决策行为上有着极大的区别: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外在的激励形成人们的行为,而心理学恰恰相反,认为内在的激励才是决定行为的因素。
卡尼曼在不断修正“经济人”假设的过程中,看到了经济理性这一前提的缺陷,并将“系统1/系统2”理论引入经济学提出“快思考与慢思考”的概念,来解释人们的决策行为。由此他正式将心理学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引进了经济学,并将心理学研究的视角与经济科学结合起来,成为这一新领域的奠基人,是行为经济学的鼻祖。
2002年,他因“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特别是与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有关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
本书是行为经济学流派的经典力作,运用心理学理论和经济学分析结合的方法,第一次对于影响个人和群体经济决策的偏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它认为人并不算理性的经济动物,相反在很多情况下并不理性,偏见与生俱来,与直觉紧密相关。
大脑中的两个系统
本书中,作者将人类思考模式拆分为快思考和慢思考两个系统,将其称为系统1和系统2。前者是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思考系统,后者是需要主动控制的、有意识进行的思考系统。在人类的决策行为中,由于慢思考系统的懒惰,很多时候会由快思考系统占据主导。而快思考的直觉存在很多缺陷,容易导致种种偏见和失误。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以动慢思考系统去弥补,提高决策质量。
每一个人的思考过程,都是两个系统相互配合的结果。系统1先于系统2做出反应,在系统1无法解决问题时,系统1会向系统2提出求助,此时系统2发挥作用。正常情况下,系统2只需要对系统1的建议稍作调整。正如卡尼曼所说,直觉遇到麻烦,理性出面解决。
系统1和系统2的互相配合构成了我们的思维模式。通常情况下,这种分工方式是高效的,但由于我们的印象、直觉、意向和感觉并不总是能正确反映现实,如果系统2错误地接受了这些认知错觉,就很难避免做出错误的决策。
而正因为系统1是无意识的,由此产生的认知偏差才难以自我察觉。加上系统2需要极强的自我控制和精力损耗,我们会偏向更轻松的惰性思维直接做出即兴判断。也就是说,大部分情况下,人是非理性的。
决策偏差和决策检核
快系统尽管决策迅速,不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但是存在三种偏差和四种效应:
典型性偏好:过度关注典型事件,忽视典型事件背后的概率。
可得性偏好:如果一件事更容易出现在人的大脑里,人们就认为这件事更容易发生。
因果性偏好:快系统喜欢对事情进行因果关系解释。
光环效应:一个亮点会掩盖所有缺点。
锚定效应: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重视。
框架效应:同一个问题的描述方式不同,会导致做出不同的决策。
禀赋效应:当你拥有一个物品后,你对他的评价会变高。
既然这些偏差都是快系统导致的,那我们就需要尽可能地让慢系统尽最大可能参与到决策中。但是慢系统是懒惰的,它不会自动自发地大量参与,需要借助一点手段。本书总结了一套通用的决策检核清单:
① 假设任一重要谈判中的数字都对自己有锚定效应,从而有意识地调动系统2去分析、辨别,得出真正合适的数字。
② 有意识地排除无效信息(干扰性暗示信息),采用回归均值的眼光进行预测,以防止盲目冒险。
③ 善用框架效应,营造更容易获得肯定的情境。
④ 努力养成参考、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而不只是依赖个人的内部意见。
⑤ 事前验尸:预先设想惨败结果,并分析可能的原因,以此来部分抑制乐观偏见。
人有两个自我
如何利用大脑原理,丰富人生体验?人对于一件事体验的评价,往往和这件事的峰值时刻和结束时刻带给我们的感受有关,这个评价还会影响到下一步的决策,作者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峰终定律”。
这就引发了另一场观察——人们对自我的认知。事实上,根据峰终定律我们就不难发现,记忆自我会带有更多主观色彩,正如比起整个人生,我们更在意人生的结局。经验自我记录着每时每刻的感受,却无法存储长期记忆,而记忆自我会存储整体信息,会放大典型性的部分,从而扭曲真相。而我们的决策行为,则有赖于记忆自我的判断。因此我们常常用记忆自我的视角来思考事情。
卡尼曼在书的结尾告诉我们这样的事实,是为了让我们可以意识到,自己常被记忆自我误导,我们可以通过更好地利用经验自我,记录时时刻刻的点滴真相,来为自己的感受和决策做更好的选择。
关注峰极和结果的记忆自我,有助于我们实现人生目标;而体验自我,会让我们更关注于当下的美好与小确信,不会因一时的小挫折或不开心而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哲学。所以我们很难区分也没必要去争辩哪个自我更好,只需要在充分了解两个自我的特性和影响力之后,面对未来的人生之路,将两个自我都考虑在内,总是选择那个能带给我们更多幸福快乐感的自我,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