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倾情“三服务” 深化“三大员”

廿三里街道“三服务”赋能高质量发展

全媒体记者 谭祉潇

2019年9月13日,晶科能源与我市正式签订投资协议;2个月后,晶科义乌基地土地清表工作开始;12月18日,项目正式进场施工。今年4月20日,首批设备从秦皇岛运抵义乌;5月30日,晶科义乌基地正式投产。这一条时间线的背后,离不开廿三里街道从项目选址到供地保障、建成投产等各环节倾情“三服务”、深化“三大员”的贴心服务。

“晶科义乌基地是无尘车间厂房,按照以往,建设至少需要一年时间。而义乌基地从进场施工到建成投产仅用时6个月,即使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也没有减缓项目建设步伐。如此快的速度,是我们从未有过的。”晶科能源义乌生产基地运营总监张洪说。

这不仅是“晶科义乌速度”,更是廿三里街道“三服务”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力度。稳就业、促增长,今年以来,廿三里街道助企服务员共帮助辖区内2960家企业解决大小难题2252个,办结率达98.4%;破堵点、克难点,截至目前,基层治理网格员结合二季度“赛拼创”工作清单,共完成村社发展任务334项,完成率达89%;解民忧、纾民困,544名村居代办员今年共收集服务事项1225个,解决1218个,办结率达99.4%……“三服务”永远在路上,没有做到最好,只有做得更好。

自“三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廿三里街道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率先成立廿三里街道“三服务”站、各村社成立“三服务”点,以三张清单、九大职能构建钉钉“三服务”模块,将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三服务”核心环节,通过抓实“三大员”队伍建设,有效发挥基层治理网格员、驻企服务员、民情民访代办员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破题关键“小事” 企业添活力

“原来水龙头出水小这个小问题的背后,还有消防水压不达标这样的安全大隐患,多亏驻企服务员细心发现。”回想起几天前厂里的消防栓喷不出水的场景,廿三里街道佳洁塑胶企业负责人宗产贵还是有点后怕。原来,驻企服务员蒋德明在了解到企业存在地势高、供水困难的情况后,立即想到了消防水压不达标的安全隐患。通过他主动联系、积极服务,很快为企业更换了水管,解决了水压问题。

蒋德明是廿三里街道深化驻企服务走深走实的一个缩影。为更好帮助企业纾难解困,依托“深化三服务、千干驻千企”活动,廿三里街道全体干部、工作人员和市各机关单位派驻的126名助企服务员一起组成了廿三里助企服务团,设立“金融服务、员工对接、政策宣贯、产业指导、管理服务、防疫指导”6个服务专班,分工协同、分组联动,为企业送上所需服务。

破题关键“小事”,攻坚急事“大事”。在深化驻企服务过程中,廿三里跑出了温度和速度。夜色渐沉,晶科义乌基地周边道路的路灯一一亮起,不久前新安装的路灯不仅照亮了晶科职工下班回家的路,更照进了企业的心坎里。“基地刚投产时,周边道路的路灯还没亮起来,附近其他产业项目也没有落地,夜班下班后,骑车在路上还有点心慌。没想到这个问题反映上去5天,路灯就亮起来了,让我们收获了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晶科义乌基地的职工小王激动地说道。原来,廿三里街道“三服务”专班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企业几位员工反映晚间周边路灯不亮的问题后,立即开始沟通协调工作,加速了基地周边道路路灯安装工作。

用细致行动帮助企业把好复工“安全门”,用火眼金睛帮助企业补发展短板,用主动服务解决企业难题。随着去企业次数和联系次数的增多,驻企服务员们真正了解了企业的情况,在一对一解难题的基础上,还就一些企业共性问题进行总结提升,通过街道微信公众号和“党建+单元”作战塔群,发布了“政策解读小视频”“复工复产小手册”“行政服务小助手”等系列工具,帮助更多的企业纾难解困。

“企业‘小事’,是我们发展‘大事’。驻企服务过程中我们通过列清单、定清单、晒清单,努力做到问题照单全收、办理及时高效、难题挂账销号,力争服务效果好、企业评价好、基层口碑好的效果,不断深化‘三服务’,开启服务企业新模式。”廿三里街道组织委员王君婷表示。

做好基层“智治” 群众享实惠

“我家房子有新的租客入住,不用他再东跑西跑办理一些登记信息了,我通过手机就可以帮助他办理。”现如今,廿三里街道的房东们都养成了一个习惯:在新租客入住后第一时间通过“红管家”APP登记相关信息,既方便了租客,又让自己租房更安心。

“红管家”党建+单元智慧系统是廿三里街道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一项新尝试。廿三里街道辖区面积72.2平方公里,下辖30个行政村、4个社区,有出租房54250间,人口12万。破解人员集聚、出租房管理难题,廿三里街道率先在辖区内推广“红管家”APP,落实房东“第一责任人”责任。传统的人员登记需要每个网格员一家家上门排访,但是大部分租客上下班时间不固定,网格员无法做到一一碰面,经常“空跑一趟”。“红管家”投用以来,房东化身“网格员”,在新租客入住的第一时间输入租客信息,街道网格员则可以在后台实时查录、审核登记情况,及时掌握新增及变更人员信息,并选择合适的时间上门核查。当房屋退租时,房东也可通过“红管家”同步更新信息,真正做到“来能及时登记,走能及时更新”,有效填补人员动态感知空白,大大提高了流动人员登记效率,有效加强了辖区安防管控水平。

通过这样的方式,廿三里街道辖区每一名群众都投身“党建+单元”巷战、出租房管理、平安创建、矛盾化解、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宣传、督察、引导作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群众基层治理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不仅如此,在廿三里街道还有这样一支队伍: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们穿着红马甲走街串巷宣传疫情防控;疫情防控需要,他们穿着红马甲站岗放哨协助测温、亮码;文明创建攻坚,他们冒着酷暑,监督生活垃圾“两定四分”;美丽城镇建设,他们把“找茬”作为己任,时刻关注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安全情况……这支由廿三里街道的党员、工作人员、普通群众、志愿者组成的“巷战志愿军”,筑起基层战疫情、强文明、助发展的坚实堡垒,也完善了廿三里街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接下来,廿三里街道将把“巷战志愿军”和“红管家”智慧管理系统有机结合,实现“志愿军发现问题——‘红管家’上报问题——职能科室认领整改问题——志愿军回访监督整改”的工作闭环,实现线上、线下及时联动,提升工作效率,确保问题整改件件有落实、事事能解决,不断深化基层治理网格员“智慧”管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往实里走。

矛盾基层化解 代办增和谐

龚益永是廿三里街道何宅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去年以来,他又多了一重身份——廿三里街道民情民访代办员。刚刚调解完一起清洁工打扫卫生时踩到油渍滑倒的纠纷,村里的老哥俩又因为生活小事起了矛盾,他二话不说开始了新的一起矛盾调解。任职以来,他跑上跑下,既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难题,又积极深入基层帮忙化解矛盾,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代办员。

有矛盾,找党员、找民情民访代办员。过去,百姓身边发生了问题,常在村、街道、职能部门之间来回跑,办事体验差、效率也不高,往往一个小诉求拖成了大问题也没得到解决。今年以来,通过建立健全民情民访代办制度,廿三里街道把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队伍扩充到基层,把信访调解工作的网络延伸到各小组;发挥村居两委干部、工作片村居网格长、党员志愿者、联村人大代表、热心村民等人员人头熟、情况清、信息灵的优势,从群众最盼、最忧、最急、最怨的问题入手,解决群众诉求;做到有联系电话、有值班接待、有台账记录,实现群众信访“最多跑一次”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廿三里街道还个性化推出“矛盾调解专科门诊”,就是充分发挥每一位民情民访代办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的特色能力,定制群众工作基础结实的“老书记门诊”、涉法涉诉专业解答的“律师门诊”、妇女工作经验丰富的“妇联门诊”、心理医生参与的“疏导门诊”等等,让群众自主选择代办员、调解员,让调解工作事半功倍。

不仅如此,为解决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廿三里街道依托“三服务”站、“三服务”点建设,将代办事项纳入街道“三服务”范围,544名村居代办员围绕精准扶贫、就业就学、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等群众关注的8大类、115项具体代办事项,做好群众需求事项的收集与梳理,逐项对接交办,督促民生实事项目开展。

很快,整合街道纪工委、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劳保所等多部门力量,集信访接待、人民调解、诉讼服务、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廿三里街道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就要投用了。今后,群众进入一扇门,涉访涉诉、矛盾纠纷、心理疏导等需求,都能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

深化“三服务”,一直在路上。接下来,廿三里街道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实效导向,在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治理质量、完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走村入企下基层,全面掌握企业、群众、基层最迫切、最困扰、最棘手的难点问题和真实诉求。谋实策、出实招,拿出翔实的“三服务”清单,以实实在在的服务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在“三服务”中奉上真情、写下担当,形成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2020-06-22 倾情“三服务” 深化“三大员”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0691.html 1 3 廿三里街道“三服务”赋能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