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群言堂

⦾论 理

情谊重于价值

于文岗

情谊,是人与人相互关爱的感情,如父母子女养育情、兄弟姐妹手足情、发小同学同事情、兵哥兵妹战友情、人生路上患难情等亲情爱情友情。不只是人,很多动物也有情。价值是啥?我这里说的价值,不是某个价值理念本身,而是价值观。情谊重于价值,即重于价值观、“三观”一致,如此而已。

情谊重于价值是人性

一般讲,情谊归情谊,价值归价值,守志奉道,互不干涉。即使“三观”相悖,也不伤和气。非二者取一,也是情谊为重。

为何?因为情谊属人性范畴,血缘、性格、种族、地域等诸多结为情谊的因素与生俱来,较之价值,更具原始性和基础性,更本质也更真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亲情,先天的,拆不散扯不断,打断骨头连着筋;发小情谊自幼生成,刻骨铭心;同学情谊也大都纯真,相对恒久。若说情谊也是价值,那也是更重更高的价值。价值以及价值观则属于认知范畴,后天的,在社会中形成,建立在人性基础之上的。可以没有价值,但不可以没有人性和情谊。从“存在决定意识”讲,社会存在千差万别、千奇百怪,由此决定的社会意识形形色色,是非曲直善恶美丑高低贵贱众说不一。这种情况下,不可能要求价值观或“三观”完全一致,而只能是在法纪的框架下对多样性更多地尊重和包容,且这种价值观念的差异也不应该影响情谊。

把情谊和价值放在家庭考察,最能见孰高孰低,孰重孰轻。三国时,被史家称为“龙虎狗”的诸葛三兄弟,分别服务三个政权,价值大不相同,然三兄弟情谊归情谊,价值归价值,情谊价值两相宜。因为这个设计本身,就出于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对三国大势的研判和不至于诛灭九族的底线思维。王光美在兄妹中排行第七,上有六哥,下有四妹,兄妹有共产党员,也有国民党员,有投身革命也有无党派资本家。兄妹政治观点不同,难免口争。其父王治昌定立家规:“饭桌之上,只叙天伦之乐,不谈政治。”兄弟姐妹也信守价值归价值,手足归手足。

价值高于情谊是人为

情谊重于价值,本不是也不该成为问题。世界大多数国家、地区、族群基本如此。或有另类,也仅个别国家、地区,包括宗教在内的组织。

之所以成为问题,以至“三观不合会出人命”,全因把价值抬到了不适当位置,而抬高价值,又全是人为推崇和有意引导。如“文革”时期,在人性前面加上资产阶级,然后就批判“资产阶级人性论”,就搞“亲不亲,阶级分”,就鼓励人们“划清界限”“断绝关系”。这一切,完全是“阶级斗争”作祟和服从服务“阶级斗争为纲”政治需要。正是在“亲不亲,阶级分”影响下,1970年,安徽固镇县16岁的张红兵举报母亲方忠谋的“反动言论”,认为母亲“是阶级敌人”,要“划清界限”,直至把母亲送上刑场。接下来的,则是几十年在忏悔煎熬中痛骂自己“畜生不如”。

价值高于情谊情理上不通,诸葛兄弟王光美兄妹等不认同,现实也不答应。家和万事兴。争争吵吵,社会撕裂,你举报我、我举报你,你提防我、我提防你,“斗牛斗鸡斗蛐蛐”,哪还能聚精会神搞建设?哪还有“团结就是力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和而不同”是常态

论情谊之最,非母爱莫属。母爱之最,以“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最为经典。此经典之回馈,非“儿不嫌母丑”莫属。论“价值高于情谊”之冠者,无疑是由“亲不亲,阶级分”演绎过来的“亲不亲,价值分”了。若让“儿不嫌母丑”与“亲不亲,价值分”PK轻重高低,请最有痛切体会的张红兵做裁判,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君子和而不同。坚持情谊重于价值,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中华文明价值准则,求同存异。就人类来说,就是求“保护我们共有的地球”“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之同;对中华民族来说,就是求“伟大复兴”之同。在此基础上,在法纪与“核心价值观”框架下,就像满足偏好各不相同消费者的商品五光十色、琳琅满目一般,包容多元价值异彩纷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20-06-19 于文岗 ⦾论 理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277074.html 1 3 情谊重于价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