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也许是普通的一天。但是,对于常州市金坛区河滨小学学生缪缪的亲人来说,却有着撕心裂肺的痛和无尽的悲伤——6月4日在学校坠楼身亡的缪缪火化了。14天过去了,而她坠楼的原因,有关部门尚“在调查中”!
缪缪坠楼的地点是学校,时间是刚上完袁老师的作文课。所谓的坠,不是无意识的失足,而是冲出教室,翻过栏杆,从四楼落地,身亡。坠楼的原因是关键,成了网上争论的焦点。当地官方联合调查组、袁老师和缪缪的家长、网民及其他同学各执一词:
网民怀疑,袁老师当日打过缪缪。
袁老师说,没打过。
官方说,由于没有室内监控,只能通过旁证去调查,走访更多的学生尽量还原当时场景。警方最后调查出来的结果是,不存在殴打和辱骂。
缪缪的母亲发文称,袁老师对缪缪有意见,怪她去外面报作文班。去年十月份,缪缪哭诉,被袁老师扇巴掌。缪缪感冒了,以纸巾擦鼻子。袁老师以为缪缪做小动作,就打了。
袁老师网上承认(是否真实,存疑),那一段时间,缪缪学习态度马虎,成绩下滑。有一次批改习题时,发现缪缪漏做,一时心急,就打了孩子一个耳光。
缪缪的同班同学和一些已毕业的学生说,曾遭受过袁老师的殴打与体罚。
常州市金坛区教育局副局长潘建华说,在专业方面,袁老师是学科带头人,代表学校参加过一些素养大赛等。在事情发生之前的问卷调查中,家长、师生没有反映袁老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问题。
网上的争论,光洲难辨真伪,不敢妄下结论。那么,咱们不妨回到争论最小的一个细节:袁老师对缪缪作文的批改。
缪缪的作文题目是《〈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网民发出来的照片显示,缪缪作文中很多细节的描写被红笔勾划表示要删掉。
潘建华说,这些勾划是缪缪按老师要求自己做的。
缪缪读《三打白骨精》的感想是,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却是阴暗的。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段感想全部被红笔勾划,旁边打上了一个大大的“×”。感想的上部,又用红笔大大地写上了“传递正能量”。
袁老师网上对“传递正能量”的解释是(是否为袁老师的解释,存疑),“要写一个具体的实例,作文中尽量传递正能量。而且顺手在她的本子上写上了‘传递正能量’五个字。别的我一句话也没有说。”
作为一个以写文章为生的文字匠,光洲从作文被删除的内容看到的是,缪缪写作时形象思维活跃,这是很重要的文学审美与创作潜质。缪缪得到的应该是鼓励而不是批评。
光洲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应该说好人坏人都见过些。光洲认为,缪缪的感想中对当下社会中某些人的判断符合事实,是正确的。写与事实相符的实话,写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是多少大作家、老记者毕生的追求啊!这感想中的能量是何等的正啊!袁老师!缪缪从白骨精看到了人性善的真伪,提出了要防范,不要上当,这不是已经找到并在传递正能量了吗?你还向她要正能量,你要的正能量是什么呢?你要的正能量,你自己具备吗?
缪缪作文本上的勾划删改,是缪缪做的,还是缪缪按照袁老师要求做的,或者是袁老师本人做的,侦查员不难查清吧?
让袁老师结合《三打白骨精》讲清楚,她向缪缪要的正能量究竟是什么,这不难吧?
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袁老师是不是在有意为难缪缪,不是也就清楚了吗?
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中国人民必须斗争。他关于猛士的论述,充满了正能量。
我们当今的社会,当然和谐,但是,是不是和谐到只有莺歌燕舞,就没有白骨精了呢?缪缪提醒人们防范伪善、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她揭露邪恶,保护良善,这不就是在弘扬正能量吗?
自古就有文人秉笔直书,因言获罪。那是成年人的事啊。缪缪,你12岁的稚嫩生命承担了不应有之重呀!你留下的绝笔,让我们警醒:
发挥正能量,有时需要以生命为代价! (缪缪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