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吃啥都香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口好牙。
生活中,隐藏在嘴唇后面、表现欲并不强烈的牙齿,承担着咀嚼食物、撑起脸颊肌肉、帮助表达情绪等许多工作;同时,牙齿也是身体健康的一盏“探测灯”,牙齿出现不适,很可能表示身体出现了问题。
牙齿会“预警”
1.牙龈出血——肝炎
刷牙时经常发现牙龈出血,有时候轻咬一口食物,上面也会留下血印,这种现象在慢性肝病患者中很普遍,有时还会伴有鼻子流血、月经过多。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肝细胞损伤后,肝脏产生凝血因子的功能下降,使得凝血机制发生了障碍。当然,牙龈出血也可能是牙周炎的表现,一般的牙出血可以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K及其他止血药来缓解。
2.牙齿松动——骨质疏松
发生牙齿松动一般都是在人的中年时期,这个时候,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骨骼状态开始走下坡路,骨密度也越来越低。发生牙齿松动脱落,主要是由于牙槽骨不坚固,全身骨质疏松情况越严重,牙槽骨骨质疏松就越有可能发生。
发生这种情况没有太好的补救办法,但我们可以提早预防,如提早服用钙片,进行跳跃、震动式的锻炼,经常叩齿等。
3.牙齿缺失——营养不全
如果牙齿不够整齐或是牙齿缺失,应该要检查一下营养问题。营养不足或是过量都会造成牙齿形成不全、牙质脆弱。牙齿喜欢蔬菜,蔬菜能使牙齿中的钼元素含量增加,增强牙齿硬度和坚固度,多咀嚼含纤维素的蔬菜对牙齿也有辅助清洁作用。
4.牙齿磨动——情绪紧张
磨牙是肠道有寄生虫的典型症状,寄生虫的毒素会刺激神经,致使神经兴奋而导致磨牙。不过现在生活清洁卫生,患肠道寄生虫的可能性较小,因此现在的磨牙多是情绪紧张的一种表现。医学认为,磨牙与梦游、遗尿、噩梦一样,是一种不由自主的下意识动作。出现了这种情况,则需要警惕精神状态,做到彻底放松。
5.牙齿肿痛——胃热上火
当牙齿出现肿痛的时候,往往反映出胃部的问题。胃热常常是造成牙齿肿痛的主因,同时还会伴有口渴、便秘、恶心、腹胀等。严重的时候,牙齿会从严重红肿发展为齿龈糜烂。
6.牙齿变长——糖尿病
很多糖尿病患者会感觉自己的牙齿变长了,究其原因,是糖尿病患者的唾液糖分很高,有利于细菌生长,同时唾液中钙的含量增高,容易形成结石,这些都会增加牙周病、龋齿等患病几率。当人们发现牙齿开始变长时,实际上也意味着牙龈出现萎缩。
保护牙齿很重要
要想身体好,就得牙齿好。然而,目前我国民众对牙齿的重视度不高,导致各种牙科问题频现,不仅影响进食,更不利于身体健康。
日常保护牙齿,首先要定时刷牙、保持清洁。每天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都应该刷牙,如果有条件,中午吃饭之后也可以刷刷牙,防止食物残渣留在牙缝里。每次刷牙要刷3分钟或更长的时间,且要注意将刷毛与牙面成45度角,转动刷头,尽最大的可能让每一颗牙齿都刷到,让牙刷在上下牙列面间来回移动,以清除深处的残垢,不要横着刷牙,也不要太过用力。在牙膏和牙刷的选择上,可以多尝试后决定适合自己的,找到心仪的牙刷之后,每三个月要换一支,防止细菌堆积。
在饮食方面,要多吃蔬菜和含钙多的食物。因为蔬菜一般含有比较多的纤维,在吃蔬菜时需要多次咀嚼,对牙齿和牙龈有一定的清洁作用,可预防牙龈炎的发生;而多吃含钙食物,则可补充因年龄增长流失的钙质,使牙齿保持坚硬。
此外,每天早晨醒来和临睡前,可坚持做上下牙之间相互叩击的动作。开始时轻叩十几下,以后日增叩击次数和力量,达到每次叩击五十次左右,这样能促进牙龈血液循环,同时增强牙周组织纤维结构的坚韧性。
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