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傅柏琳
为了方便居民随时找到自己,手机24小时不关机,这是北苑街道建设社区党委书记施泽涌至今保持的一个习惯。
“用真心换真情,这就是和老百姓打交道的‘诀窍’。”自2001年进入社区工作,只要一有空,施泽涌就会独自到小区转悠,找物业工作人员聊会天,与乘凉的老人话家常……从稀松平常的对话中,第一时间了解民情,第一时间传达民意,第一时间解决民忧。
辖区园丁新村属于老旧小区,居住着大量离退休人员。如何有效整合资源优势,共建和谐幸福家园?施泽涌用心思考着。2019年,社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志向相同、兴趣相似、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由老党员、老代表、老教师、老战士、老干部成立“五老服务团”。在施泽涌的组织号召下,对生活充满热情的老人们开展 “园丁大讲坛”“五老服务驿站”“夕阳曲艺会”等活动,不仅丰富居民老年生活,也引导老年人发挥余热,传播好声音,弘扬正能量。
针对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多这一情况,社区成立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坚持每天为60位老人提供午餐和晚餐。施泽涌经常“客串”后勤人员,主动进厨房为老人们包饺子,关心老人的日常起居。有一次,他发现有位老人连续几天没来居家养老中心就餐,当天就跑到对方家里一探究竟。得知老人不慎摔伤,施泽涌很是关心,一再叮嘱对方家属要照看好老人,有需求立即联系自己。“施书记就像我们的亲人,大家吃得好不好,身体是不是健康,他全记挂着!”提起施泽涌,老人们纷纷夸奖。
作为北苑街道垃圾分类宣传大使,施泽涌充分利用辖区共驻单位优势,开展“校社联动”,促使辖区学生住户成了垃圾分类“生力军”,极大地加快了垃圾分类在社区推广的进程。2018年,园丁新村荣获“全省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称号。一直以来,这个拥有400户1400余人的开放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正确率超过90%。试点之初,该小区设立了18个垃圾分类投放点,目前减至两处投放点位。
建设社区公告栏里张贴着《“抢干快跑100天”攻坚竞赛承诺清单》,上面详细标明了每项民生实事项目的责任人、完成时限、进度安排和完成等情况。““清单一列,压力动力都来了。”施泽涌说,让群众监督项目进展的同时,也通过“党建+单元”作战模式,将清单内容一清二楚地传递到每家每户,带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基层治理,让小区变得越来越美丽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