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有一些孩子,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从小失去双亲,失去了温暖的家庭港湾,幼小心灵遭受巨大的打击,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留下难以抹平的伤痕和阴影。
他们是“散居孤儿”,亦如散开的“星星”。
据义乌市儿童福利院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我市现有散居孤儿13名、事实无人抚养孩子22名。这些孩子现基本上由近亲属监护照料抚养,有的已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融入了家庭的亲情之中,有的还是无法适应新的家庭环境,抗拒监护照料人的管理教育,产生了新的家庭矛盾。孩子们存在着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封闭自我,沟通交流困难,监护照料人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1
朝夕相处, 却走不进孩子的内心
“今天要降温了,起床时候多穿一件衣服,早餐已经做好了,有你喜欢的烧卖。”
“哦。”
“虽然你不是我亲生的孩子,但是我一定会待你如亲生女儿一般,你可以不叫我妈妈,但是你有需要、有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告诉我,我们会尽力帮你实现愿望,解决问题。”
“嗯。”
打开丁女士与小琴(化名)的微信聊天记录,面对抚养人的关怀,孩子的态度始终是冷淡的。
小琴的母亲几年前猝然离世,还没从失去母亲的悲痛中走出来,去年秋天,一场车祸带走了她的父亲,15岁的小琴由姑姑一家监护照料抚养。相处将近四个月,姑姑一家总是向关爱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跟她沟通交心,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料,但姑姑总是走不进小琴的内心世界,孩子有什么心里话从来不跟她讲,把心灵的门窗关得紧紧的,这也是姑姑四个月来最纠心痛苦的事。
看着打“温情牌”行不通,丁女士曾开诚布公对小琴讲:“你不是我的孩子,我是想把你当成我的亲生女儿,现在我既然是你的监护人,我就有责任,尽己所能给你母爱,把你培养成一个诚实守信之人;我也希望你把我当作妈妈看待,有什么委屈、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能及时跟我讲,我会给你挡风遮雨、分忧解愁,我就是你生活之中的精神支柱。”面对姑姑略带严厉的谈话,小琴依旧默不作声。
“孩子的性格一直比较内向,但是现在我发现她还有些叛逆。”去年,小琴初到姑姑家时,未经姑姑同意带上女同学来家中居住过夜,丁女士对她进行了批评教育,小琴心里有怨,双方一段时间曾产生隔阂。去年年底,小琴想跟同学合租房子,不想住在姑姑家里,丁女士到学校老师那里了解情况,老师告知:“学校最近有传言,说你就是小琴的亲生妈妈,早些年将她送人抚养……”丁女士听后心痛至极。
这个春节,受疫情影响,小琴一直在家中生活,除了做作业、上网课,从未主动跟姑姑及家人谈心交心,一家人坐着吃饭从来不说话,吃完饭就回房间或是独自坐客厅玩手机,丁女士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丁女士家中有一个上高中的女儿小英(化名),近三个月来两个孩子生活在一起,沟通交流也很少,小英有时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会主动给小琴送到房间,小琴收下东西后,也没有说一声感谢。
三个月的“宅”家抗疫,令丁女士欣慰的是,通过这些天与小琴的自己同小琴之间的关系比以前有所好转,如小琴初到家时,说话总是低着头且声音很轻,现在说话不会低头且声音大起来了。但同时令她痛苦的是,一家人使出浑身解数,仍无法走进小琴的内心世界。
朝夕相处,
2
家庭变故,孩子学业一落千丈
父亲意外亡故,处理完后事,母亲悲痛过度走上了绝路,给即将进入高考冲刺阶段的小明(化名),带来巨大的打击和心理阴影。
去年的一个周末,放学回家得知母亲离世噩耗,小明似乎是流干了眼泪,木然地看着家中亲戚操持着母亲的后事,接着表哥过来告诉他,以后就搬去表哥家里生活,他说,“好。”受家庭变故的影响,后来,小明对于生病死亡似乎没有恐惧感,谈起父母的事他总是很平静。
在表哥家中生活了一段时间,乖巧懂事的小明虽然不善言语,但也会主动帮着表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小明的表哥告诉记者,小明现在是一名高中生,成绩在年级里中等偏上,很担心孩子会因家中的变故影响了学业。
“平时要勤俭节约,钱存点起来,在我们家管你吃住,把你抚养成人再回到你自己家中成家立业。”有时候,小明表哥会语重心长地和他聊天,小明总是点点头,不置可否。每月他都将民政部门发放的基本生活费交给表哥保管,表哥也专门为他建立了一个记账本,收入支出费用均由小明签字确认。
“孩子懂事的真让人心疼。”小明表嫂说,孩子从来不乱花钱,但是也很少问我们要钱,需要什么也不说,有时候我给他买几件新衣服,也没有见他穿起来,问他是不是不合身,他又说挺好的。而让表嫂最放心不下的,是孩子动了放弃高考的念头,小明曾流露出要早点出门打工的想法,对此,表哥表嫂对她进行了一番“严肃”地教育,但小明一落千丈的学业,还是让一家人忧心忡忡。
据小明学校班主任介绍,小明虽然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但为人成熟,跟同学相处融洽,不打游戏不泡吧,做事也认真踏实,还乐于帮助同学。但是家中的变故,孩子遭受了很大的打击。“我们也非常担心小明,怕他不能从失去双亲的悲痛阴影中走出,所以经常找小明谈心,但小明表现得很淡然,不愿意跟老师提起家里的往事,上课也不像以前那么注意力集中了。”
3
拥抱梦想,温情关怀下迎接新生活
今年10岁的小倩(化名),现在就读于小学6年级,在她3岁时,父母因车祸双双亡故,父母亡故后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因年岁过大,无力抚养照顾小倩,现由叔叔、阿姨抚养。
小倩性格开朗活泼,从小乖巧听话,喜欢画画,跟阿姨无话不谈,是一家人贴心的“小棉袄”。阿姨的儿子小斌(化名)已读初中,兄妹关系特别融洽,还经常辅导小倩做作业,带到朋友圈里“打”成一团。
“倩倩,叔叔阿姨就是你的亲爸爸亲妈妈,这里就是你的家,不要拘谨,和哥哥一样,你们都是叔叔阿姨的小宝贝。”小倩在叔叔阿姨的悉心呵护之下,也真正地融入了家庭,她平时也亲切地称呼叔叔阿姨为“爸爸妈妈”。
如今,小倩是一家人的骄傲。在小倩家中,一面荣誉墙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小倩的阿姨介绍,这些都是小倩和哥哥读书时候的奖状和荣誉证书,两人约定比赛拿奖状。“小倩喜欢画画,小斌喜欢音乐,两人从辅导班回来后,当起了彼此的老师。”说到这里,小倩的阿姨欣慰地笑了。
对一些社会上的散居孤儿而言,当生存都变成一件难事时,“梦想”便成了奢侈品。他们或许也有强大的潜能,但他们想要为梦想奋力奔跑,也想要为未来拼一条出路,需要有人指引他们前行的方向。
而在小倩家中,除了衣食冷暖,“你喜欢做什么?”“你的梦想是什么?”是监护人最关心的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中,小倩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越飞越高。
(为了不涉及个人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