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华川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厂预计今年10月对市民全面开放

垃圾焚烧厂变身“生态花园”

▢ 全媒体记者 王佳丽 文/图

镂空的外墙设计、梯田形状的屋顶、60米高的烟囱式观景台……近日,记者在赤岸镇西海看到,华川垃圾焚烧厂新厂建设已初步成形,别致的风格使其变成一个花园式垃圾焚烧厂。该厂将一改往日形象,不仅承载了垃圾焚烧发电功能,还是一处科普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该新厂预计今年10月对市民全面开放,助推赤岸镇美丽城镇建设走深走实。

垃圾焚烧告别“烟囱”时代

许多人对垃圾焚烧的第一印象,就是赤岸镇报国路上的两根大烟囱。2003年,两根大烟囱所在的原华川垃圾焚烧厂建成投产。经过多次扩建,形成每天能处理1700吨生活垃圾的规模。运行的15年里,它为义乌处理垃圾总量近600万吨。“如果按照填埋场设计亩均容纳约6000吨垃圾计算,相当于节约填埋土地960余亩。”赤岸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丁紫军说。

然而,随着排放标准不断提高,加上设备老化,原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运行压力也越来越大,与义乌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求和百姓民心工程的形象相差甚远。同时,对于烟囱带来的影响,老百姓总是有所担忧。

2014年开始,为跟上义乌现代化城市发展,打造百姓民心形象工程,市委市政府积极谋划垃圾焚烧技改项目,去年更是将垃圾焚烧技改项目写入全会报告中。据悉,华川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厂在原厂基础上改造提升,总投资15.32亿元。2018年12月起,经提升改造后的华川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厂逐步投入使用,目前已正常运行,两根大烟囱相继退出历史舞台。

“目前,我市生活垃圾每日收运量约2800吨,新焚烧发电厂的日处理能力从1700吨提升到3000吨,这意味着我市生活垃圾处理进入‘零填埋’时代。”浙江华川深能环保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逐步消化已被填埋的陈年垃圾,重现更多绿水青山。

烟气净化系统让百姓更放心

“在垃圾焚烧厂都看不见烟气了,是空气质量变好了吗?”周边村民忍不住关心。记者发现,华川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厂门口有一个电子显示屏,上面跳动着垃圾焚烧烟气的实时在线监测数据,该数据直接与国家生态环境部联网。记者注意到,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一氧化碳等烟气指数各项指标均高于新国标和欧盟标准。

走进垃圾焚烧厂新厂,在这里闻不到一丝异味,这一点与传统意义上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大相径庭。“在正常气象条件下,烟囱里看不见白烟,是因为烟气净化系统采用了8道工序,执行严于新国标和欧盟标准的特别排放标准,并对烟气进行了脱白处理。”华川深能负责人说。

赤岸镇综合监管中心主任余卫东介绍,华川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厂整个生产作业区密闭化操作,无异味外溢,垃圾焚烧系统采用了先进成熟的炉排炉技术,炉排片、液压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全部选用进口设备,烟气在达到大气温度1.75℃以上,相对湿度为73.6%以下的条件时,烟囱上是看不到白烟的。

2019年,义乌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降至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微克/立方米,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绿色发展指数)得分位居全省第八、金华首位;成功创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城市生态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远远望去,华川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厂的外形宏伟又别致。其外形采用了去工业化的设计,外观形意“义”字,同时旋转上升的外立面形成升华之意,形成义乌之窗的理念。此外,屋顶和景观提取梯田的元素,与周边西海旅游精品线上的美丽乡村相得益彰。到了夜晚,绚丽的灯光秀,以及色彩斑斓的动态图案,都展现出赤岸“绿水青山”的徐徐画卷。

据了解,华川垃圾焚烧厂新厂采用新技术后,日处理生活垃圾可达3000吨,配套的发电厂年发电量在3亿度以上,同时为企业节约了3万余吨标准煤。此外,在垃圾焚烧发电厂里面,还新增了花园景观、健身房、游泳池等休闲娱乐设施,还有宣传教育基地等功能。更有趣的是,曾经的一根烟囱被企业巧妙地设计成了60米高的观景台,在这里不仅能欣赏西海美景,还能品尝咖啡。

“这里不仅成了义乌践行‘两山理论’、打好‘蓝天保卫战’的生动实践,更成为一处集观光、学习、娱乐于一体的胜地。在这里,不仅能了解垃圾焚烧发电的全流程,还能全面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赤岸镇副镇长陈英能表示。

2020-06-12 华川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厂预计今年10月对市民全面开放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0302.html 1 3 垃圾焚烧厂变身“生态花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