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养儿育女进入了一个小高峰。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比较关注女人的生育能力以及生育年龄,对男人则比较漠视。其实,男人的身心健康和生育能力同样应引起重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都认为男性身体强壮,有较强的免疫力。事实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男性的生活质量普遍比女性要低,而患病率与病死率高,平均寿命亦短于女性。
“男性在一生要经历青年、中年、老年三个不同生理阶段的变化,不同时期特殊的生理特点,会导致男性在这三个特定时期遭遇独特的‘坎坷’。中青年男性要顺利过好‘生育坎’,强身健体的同时,修心、养性、求知、节制等方面同样需要有所作为。”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委、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復元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陈伟民强调。
“血气方刚”中潜藏看不见的危机
青年男性“血气方刚”,正所谓“三十而立”,最适宜生育子女。然而,现如今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许多青年男性本应旺盛的生育力却变得越来越差,成为一名父亲的愿望有时变成了奢望,甚至有的男性一生都没能享受到当父亲的荣耀。
陈教授介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近10年的评估数据,中国男人的精子质量与世界现状一样,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与30年前相比,我国男性的精子密度从平均1亿/毫升,大幅降至2000万~ 4000万/毫升,而且还呈逐年下降趋势。我国不孕不育发生率约为育龄妇女人数的15%,其中男性因素占40%。原因在哪里?临床发现,精子质量和数量的下降,如少精、弱精、无精、死精等,是男性不育的关键因素。
“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应酬过繁过密,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养成下过度放纵,是青年朋友的通病。”陈教授指出,“而对于步入中年的男性来讲,虽说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衣食不愁,生活无虞,但市场竞争剧烈、工作压力巨大也是与日俱增的,稍不注意就容易身心俱疲,精力不济。”显然,“血气方刚”的背后潜藏着危机。据科学分析,引起男性精子弱的常见原因有:酒精、烟草、肥胖、久坐、熬夜、压力大等,其他原因还有杀虫剂、化学品、药物、噪音等。
“八项注意”要牢记须做实
那么,作为青壮年男性应如何提高精子质量,保持良好的生育功能、过好“生育坎”呢?陈伟民教授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八个方面:
要注意疾病防治。除了解男性生理特征和掌握基本的保健知识外,要按时接种疫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预防各种危害男性生育能力的传染病,如流行性腮腺炎、性传播疾病等。
要注意缓解压力,生活有节。避免久坐及跷二郎腿,长期如此会压迫前列腺而致长期充血,影响精子生成;不要长时间骑自行车电瓶车、泡桑拿浴、穿紧身裤等,平日生活中要做到洁身自好,保持生殖器卫生,防止生殖系统感染,不要憋尿。
要注意休息,保持健康睡眠,最好不要熬夜。充足的睡眠是男性体内雄激素维持正常水平的保证,成年人每天要保证6~8个小时睡眠。
要注意饮食,努力戒烟限酒。科学研究表明,长期营养不良易使精子运动无力,而精子生成需要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A、B、C和锌、镁、钙、磷,可以适当多吃富含这些物质的食物,比如虾、牡蛎、鹌鹑、鸡蛋等。千万注意做到戒烟限酒,不要长期吃过于辛辣刺激或油腻的食物,避免影响生精与性欲。
要注意趋利避害,尤其要留心避免危害因素。如果您的职业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高温及毒物(如汞、铅、磷等)以及汽车尾气、油漆等,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防护规程作业。如果近期想要孩子,最好能够脱离此类工作半年后再生育。生活中,手机最好不要放在裤兜里,因为已证实电磁辐射会影响精子质量。
要注意“浓情蜜意”。房事过频或过少都不利于怀孕,切忌把房事和生育当成任务。长期禁欲会导致精子老化,携带的DNA变性失活,最终被巨噬细胞吞噬。而房事过频则会使每次射出的精液中精子量减少,怀孕的机会也会降低。
要注意沟通交流。婚后要经常和妻子交流性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互相配合、互相谅解,这样很多精神性阳痿或早泄就可以避免或治疗获效。
要注意养生进补。如果男性青壮年发现有泌尿与生殖系统任何不适,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门诊部)就诊,千万不可去看“游医”。更不能乱吃药,很多药物都会影响精子质量,比如环磷酰胺、西咪替丁等,所以男性在备育期间一定要慎重服用此类药物。 全媒体记者 王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