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骆红婷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趁着地摊经济的热度,义乌市场更加“火”起来,“小商品城”股票从6月1日起,接连拉出了四个涨停;义乌市场的小商品也迎来采购热。
草根青年来义从“摆地摊”开始创业
从一根网线到一台手机就可以开始创业,义乌浓厚的电商氛围、优越的营商环境、货源物流优势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草根创业者前来。凭借义乌的货源优势,有的开启直播创业方式,有的则选择从摆地摊开始。
位于义乌稠城街道的三挺路夜市,自全面复市的第一周,人流量就已累计达到20万人次。别看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夜市,这里是许多来自全国各地年轻创业者梦想开始的地方。
2016年,20出头的张晓东从杭州老家只身一人来到义乌。听身边朋友说义乌的三挺路夜市生意很好,再加上义乌有个非常大的国际商贸城,进货很方便。“没有经济实力,摆地摊是成本较低的创业途径。”张晓东向身边朋友凑了6万元,用4万元在三挺路夜市上租了4个平方大小的摊位,开始卖皮具。就这样,张晓东每天下午3点半准时到三挺路的夜市上搭摊位摆放产品,生意一直做到12点多才收摊,白天则到义乌国际商贸城补货。“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好几千块。”张晓东说,几年下来,老客也越来越多,有时候他还接到不少外贸订单。就这样,张晓东专注做皮具用品,产品更新越来越快,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他在三挺路夜市上的摊位从原来的4平方米扩大到了十几平方米。这也给他未来创业打下了基础。
今年年初,张晓东在篁园服装市场租了一家门店,张晓东白天在篁园市场,晚上到三挺路夜市摆地摊。说起梦想,他说以后想在国际商贸城开店,把皮具生意做大做强。
除了张晓东之外,三挺路夜市上还有很多年轻创业者。“摆地摊也是个老板。”在三挺路夜市做服装生意的年轻小伙姜文斌说,感谢义乌有这么好的创业环境,他未来目标是希望能够有自己独立服装,自己设计产品,把服装生意走向国际市场。如今在义乌小有名气的网红主播闫博,曾经也是从夜市摆摊起家,他通过直播平台,全程记录自己摆摊卖货过程。经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快手小伙伴问他,“这个东西你是怎么卖出去的?”他开始和一些粉丝分享了他的销售经验、故事和销售技巧。直播了一段时间后,闫博就创造了一个月卖了35万件羊毛衫的记录。
“地摊经济”火热 助推义乌市场经济
网红泡泡机、折叠多功能电风扇、小雏菊渔夫帽......这些受市民青睐的网红产品,从电商平台到地摊随处可见。国际商贸城市场经营户也趁着网红产品的热度,加快生产和更新力度。“以前我们主要做外贸市场的,受疫情影响,国外订单大大减少。”从事玩具行业的市场经营户吴先生说道:“幸运的是,今年及时转向内销市场,像泡泡机这一类的玩具在国内销量非常可观。”最近,政府鼓励大家发展“地摊经济”,很多在夜市摆地摊的采购商频繁来采购,返单率很高。
在国际商贸城从事百货行业的经营户郑夕江对此感同身受。他说,最近一个月,来自江西和安徽的地摊新客户明显增多,以采购日用百货和玩具为主。其中,江西的李先生就是今年4月认识的新客户。初次采购的时候,李先生显得经验不足,组货品类涵盖了店铺三分之二的产品,金额也不多,显然是受政策吸引开始尝试摆地摊。谁知十天不到,李先生便开始返单,金额开始成倍上涨,货品也聚焦向夏季畅销的菜罩、蚊香盘等产品。郑夕江说,像李先生这样的新客户还很多。
趁着“地摊经济”的热度,义乌的小商品城也在这轮资本行情中大幅上涨。从6月1日开始,小商品城的股价已经连续拉出三个涨停板,成为二级市场“地摊经济”概念的一大龙头,区间涨幅高达31.4%。义乌一家私募公司相关负责人分析,小商品城广受市场资金追捧的逻辑十分直白,摆地摊大多的货都来自义乌,国际小商品城有着天然的商品供应优势和地域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