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张云飞 吴航波
今年以来,义亭镇陇头朱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紧扣“红梅指数”社会治理经验赋能,科学探索垃圾分类治理新手段。充分挖掘“志愿汇”平台功能,弘扬团结奉献的志愿精神,发挥“一个指数+红梅先锋、红梅青春、红梅娘子军、红梅文化、红梅娘舅”这五支志愿者“编外力量”,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使得垃圾分类正确率达到97%以上。
宣传在巷道 指导到门口
陇头朱村的志愿者,依托“党建+单元”走村穿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及技能,提高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正确率。
5月25日,在陇头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们领取垃圾分类公益宣传手册,在垃圾分类检查过程中,将宣传册发放到村民家门口,增强村民对垃圾分类的文明意识。此外,志愿者们化身垃圾分类指导员,对居民进行辅助引导。
同时,在垃圾分类指导员的招募中,越来越多村民自发补充到队伍里,正在成为新型的“编外垃圾分类指导员”。
“红梅娘子军”志愿队队长陈丽英积极投身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中,成为一名垃圾分类宣传员和指导员,并带儿子一起参加垃圾分类志愿活动,将垃圾分类成为“家”活动。
陈丽英除了学习部门组织的垃圾分类培训外,还积极主动在线上参加《垃圾分类》专题培训,利用所学知识,深入巷道进行垃圾分类宣传,现场演示正确投放各类垃圾。她还和志愿者们在村里张贴垃圾分类小标识、横幅、海报,设置固定宣传展位,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传播绿色环保生活理念。
为了宣传到位,志愿者们还通过“党建+单元”微信塔群“空投锦囊”,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大家学以致用,在家当好“垃圾分类小能手”。
分类要检查 志愿来助力
“‘红梅指数’垃圾分类考核组自从有了这五支志愿队,如虎添翼。”陇头朱村党委书记朱根喜介绍,不仅解决了人手和资金的问题,并真正发挥志愿者在宣传、指导、检查、反馈的能动性。
通过活动,不断将这支“编外”力量变成村里垃圾分类的全流程、全链条专家。每周日,志愿者们“码”上检查垃圾分类,同时入户宣传,将每户门前的垃圾分类情况拍照上传,不到半天时间就可以完成八百多户的垃圾分类地毯式检查,真正做到了一周一查。
“唯有更多人参与进来,才能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垃圾分类须增强从‘我’做起的意识,主动做好践行者。”朱根喜说。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活动,陇头朱人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正确分类、准确投放生活垃圾,做“新时尚”的实践者。一个个“红色”的身影,五面迎风飘扬的红旗,绘就了一幅陇头朱“垃圾分类我先行”的美丽风景,获得了村民的支持,带动了大家积极参与,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风吹遍陇头朱村的每一个角落。